大家好,我是茉莉,你听过炒房的炒地的,那你知道是谁把石头炒成玉的吗?
有这样一个男人,少年得志,青年登基,开疆拓土,六下江南的经历更是养活了无数小说家和编剧。执政60年,丰功累绩为后世赞誉。藏玉赏玉成了他众多嗜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也因为他的这一喜好,促进了玉石业的发展,同时也把#翡翠#也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个男人就是乾隆。为什么说乾隆是炒作翡翠第一人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大家知道,翡翠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周朝时期,那时候虽然也有翡翠的存在,但十分稀少,因此在清朝之前,我国古代的人民对于翡翠并没有像现代社会一般如此狂热的追捧,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对翡翠的开采不够,导致翡翠太少,没能流传开来。众所周知,翡翠并非我国的传统玉石,流传到国内大概有三千年的历史时间,在这段时间翡翠一直被视作“非好玉”。
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有所记载:“记余幼时,云南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盖相距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况隔越数百年乎。”
其中的云南翠玉,指的就是翡翠,而真玉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和田玉。此笔记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所以其中所说到的相距五六十年指的就是这次炒作的开始阶段是在乾隆初期,到了乾隆的晚期就已经是“珍玩”了。这样的增值速度,都是因为与乾隆与贡榜王朝(也就是古缅甸)打了四次架,贡榜王朝明白,只要时间一长自己便会抵抗不了乾隆的兵马粮足的进攻,于是签订了和解协议,每年都会给清朝上贡送礼。而这些贡品和礼品中,自然就包括了令贡榜王朝骄傲的珍贵玉石——翡翠。此后两国的贸易交流也愈加紧密,很多古缅甸翡翠都会从我国云南瑞丽低价传入我国。
纪晓岚的笔记珍贵反映了清乾隆晚期至嘉庆初期京城中翡翠飞速价值上扬的情况,仅仅乾隆一世,翡翠由石升扬为玉,价格由相当蓝田干黄上攀并超过羊脂白玉,如此快速的发展趋势实是惊人,在古今玉器史上也是空前的。
但是单单解决了流通和货源,乾隆又是怎样凭借一己之力,将翡翠“带货”起来的呢?先是钦定为玉,替代白玉石成了自己家的御用玉石。还专设了收藏和制造的如意处,就连各式用具都换成翡翠制成的,还为其作诗上百首。导致现如今故宫翡翠收藏中,有二分之一以上的都是乾隆时期所制造收藏的。
御用翡翠碗,这样一个翡翠碗需要耗费原石起码数十公斤,真是不计工本。除此之外的精品更是不计其数。在苏富比拍卖出万美元,折合约W人民币。
有鼻烟壶、翎管、扳指、山子,玉如意,各类巧色巧雕的器物。
金玉满堂盖盒,外有巧雕鹌鹑一对,内有浮雕金鱼,天然鲜绿斑纹的冰种石材,晶莹剔透。
除了自身满满的‘皇室’标签外,还有各式传说逸闻,比如听说香妃(容妃)想念故乡青椒滋味,但因季节不合,品尝不到。乾隆特意下旨,让玉匠精心选材雕琢的一枚翡翠青椒,博宠妃一笑。而这枚翡翠青椒在民国时期,又引出另一出逸闻。这个故事有机会,我们下次再聊。乾隆大力带货,使得翡翠产量大大的提高,翡翠制品也大量增多,由于受到宫廷的影响,在民间也开始大范围的盛行开来,佩戴翡翠就成了一种时尚与流行。翡翠自此,便从纪晓岚口中的根本不是玉石的石头,一跃成为了身价翻了数百倍的好玉。
那么翡翠从石头炒作成玉是乾隆所为,那又是谁将翡翠推向了新浪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