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和田玉的玉石收藏和投资中,很多人受限于和田玉常识不够和玉商别有用心的话术,而陷入和田玉收藏误区。重产地而不重玉质,仅仅是和田二字就忽悠了不少人在玉石购买上交学费。和田玉虽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产地上并不局限于新疆和田,俄罗斯、韩国均有出产,就连我们本国境内,青海、贵州、台湾、东北等地也都有和田玉矿石的存在。早在年末,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就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16--《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各个正规珠宝玉石鉴定机构在鉴定证书上,也不会标注产地。至此,透闪石成份在95%以上的玉石都被命名为和田玉。但在收藏界和玉石爱好者中,冥冥之间还有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风气,那就是心理上还是更倾向产自新疆和田的和田玉,就连在价格上,对于不同产地的和田玉也会有一定的区别。一些无良玉商把握住了这种心理,就在交易话术上搞一些含混不清的说法。就比如和田白玉和和田玉白玉的差别,虽然乍一听两者没有什么分别,但细品之下,你会发现前者的和田说的是产地,后者则说的是种类。一些无良玉商混淆二者区别,拿来俄料、青海料的白玉、碧玉,和顾客说这是和田白玉、和田碧玉,故意诱导顾客误会这些都是产自新疆和田的和田玉。另外就是在命名上给玉石冠以新疆的一些知名产地,比如且末蓝。因为新疆且末县出品的糖白玉、青白玉赫赫有名,所以无良玉商将一些带有蓝色调的韩料起名且末蓝,知名产地加特殊颜色,忽悠了很多人买到这种便宜的品种。新疆和田玉从各个方面确实优于其他产地,但把产地当作质量和价值的保障,就实在不可取了。毕竟和田玉矿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又没有人工把控质量标准,怎么可能出产自新疆的玉石就一定都是好的?就比如新疆叶城的青花,虽然有新疆做产地背景,但自身品质却很一般,青花颜色不均,不是黑白分明,点墨状分布的颜色十分细碎,导致整体发灰,既不美观也难以依靠雕工出精品,故而大部分都比较便宜。反观俄罗斯碧玉,因为颜色均匀、色泽浓艳、玉质细腻、瑕疵很少,在市面上的碧玉份额中占到了九成之多,价值也是一路攀升。真正好的和田玉,还是要看品质和工艺,衡量和田玉价值的五大标准分别是:脂粉、净度、密度、颜色、工艺。没有天然的脂粉度,即便净度、密度、颜色均好,价值也不会太高;如果工艺了得,那么前四点标准即使比较差,也能凭借工艺在价值上打一个翻身仗。至今在玉石界被奉为传奇作品的《风雪夜归人》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玉雕师从唐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获得灵感,将一块翡翠废料上的瑕疵化作片片雪花,根据料子颜色差异,巧妙雕出冬日枯树、斗笠老人和远处的重峦叠嶂。当成品展现在众多玉石爱好者面前时,这件作品登时身价暴涨百倍,在香港拍卖行被一位富商以万元的价格收藏。可见无论是翡翠还是和田玉,玉石的收藏和投资还是要看玉石本身的质量和工艺,而不是它的产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