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疆和田,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和田玉。和田玉以其质地温润、色泽柔和纯正、硬度强、韧度高成为玉石之冠,名扬世界。和田玉出于昆山之巅,聚天地之精华,其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它,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是玉石中的佼佼者,只有王孙贵族才能配有。
但在今天,只要去和田的玉石市场上走一圈,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人在交易着各种各样的和田玉。有的人边走边看,眼神尖得很;有的停在某一摊位前,似乎在众多石头中发现了和田玉。有的则是好奇的左右张望。整个市场上的氛围,就如我曾经去逛古玩市场一样,人群中藏有高手、专业人士,但绝大多数是来凑热闹。
我对玉石文化了解不多,对鉴定玉石更是一窍不通。行走在市场上,也是众多看热闹人群中的一员,总觉着这里像是寻宝小说描述得那样,神秘又不可思议。阳光下,一切交易暗藏玄机。除了本地人,外省人,还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在这里,懂行的人似乎不轻易问价。面对颜色各异的石头,好像每一个都是和田玉。和田地区虽然不是唯一盛产和田玉的地方,但这里却相当有名气。有很多外省人跑来这里做玉石生意,有广东的、浙江的、安徽的,似乎玉石交易是一件很赚钱的生意。
这一块光滑温润的大石头,据摊主介绍是一块非常不错的和田玉,售价80万。当时将这块价值不菲的“石头”拿在手上的时候,心里都有发慌,生怕没拿稳,80万就碎了一地,而我就要卖房卖车赔这一“石头”。在市场上,随意问了几家,根据石头大小的不同,只要老板说是和田玉,其价格就没有万元以下的,有的70万、有的50万、也有20万、30万的,不论哪一种价钱,这价格都喊得吓人。
面对市场上这般“天价”,突然想起了那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这一句话,我最早是在古玩市场听到的。“三年不开张”是说古玩脱手变现非常难,一件古玩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未必能脱手变现。可一旦开张,就是赚了大钱的,是发财的那种。“开张吃三年”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市场上看热闹的同时,也一边和玉石老板交流聊天。有些从外地来的老板打趣说,新疆很多人靠捡石头发了财,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后,放着风景不看美食不吃,都纷纷跑去玉龙喀什河捡玉去了。玉龙喀什河也叫白玉河,自古因生产和田白玉而得名。但除白玉外,还有青玉、青白玉、黄玉、墨玉等36种和田玉,其中最为名贵的是河中的羊脂玉。每年洪水退后,就会引来众多掘宝者在河中挖掘寻玉。
而在和田,去河里捡玉挖玉,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游客来到和田后都想着找个地方去捡玉。玉龙喀什河是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人们弯腰曲背,或蹲或边走边看,眼睛盯着河滩上每一处,生怕错过了一夜暴富的机会。
不论男女,都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所有人都在专注的翻找着,总觉得自己会“捡漏”。由于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游客观光区域,尽管大家都抱着捡玉发财的心态,但绝大多数的掘宝者都不会来这里了,因为这里早被捡空了。别看河滩上留有大片石头,但想在这些石头中捡个漏,还真跟中五百万的彩票一样难。通常会有不少出售精致石头的小贩出现在这里,往往一个小石头50、80,砍价后20就能买到。
虽说河滩上难以捡漏,但仍有游客会兴奋至极的表示自己捡到了和田玉,并忍不住大声疾呼,引来一群人的围观。有的游客认为但凡石头呈黄色,或有白色成分,就极有可能是和田玉。
也许真是那名游客走运了吧。他捡的石头引来了当地的一个专业人士的注意,只见对方掏出手电筒,十分专注的对着石头进行鉴定。周边围观的游客,有的拿出手机拍照,有的表示惊讶,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最后,专业人士微微一笑,将石头还给了那名游客,并坦言这是一颗不错的石头。游客一愣,还以为自己要发财了呢。
白玉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有人说和田玉就出自于昆仑山之巅,这条盛产白玉的河流,不仅对和田有着重要价值意义,它本身的玉石文化也相当深厚。但在今天,人们似乎早已不去追溯河流的历史,只在意这条河流还有多少白玉没被他们捡到、挖到。古老的河流之上建起了现代桥梁,昔日响着铃铛的驼队早已不见。只是人来车往,世事变幻太快,白玉河静静流淌,哪里会管人类究竟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