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灰色的和田玉

在昨天的文字中参玉分析了整体经济的低迷之下可以伺机入手美玉,但并不是每个商家都会以降价应对这一局势。部分天性良薄者则会以“良心丧于困地”为遮羞布,选择销售一些偷换概念或者打擦边球的和田玉,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即使东窗事发也可以含糊了事,其实质早已逾越了正常商业的边际,完全属于行骗了。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参玉在此列举出几种时下较为常见的借和田玉行骗手段,在此与同好们分享。

(一)产地概念

秋天时参玉的一个朋友去西藏自驾游,回来时取道南疆,兴致勃勃地买回来一小堆“正宗新疆和田玉”。他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不远万里的亲赴和田,这买来的还能不是当地特产?

很可惜,除了两件没花多少钱,当做纪念品买来的小子玉外,他上至俄料、下到青海料、韩料,几乎是买到了世界各地的矿物标本。如果你以为由新疆售出的就必然是当地产出的玉石的话,那么人家为什么不低价由其它矿区采购,仅是花少许的运费,就可以赚取巨利,何乐而不为呢?

和田玉的产地其实是个老问题,只是除了往年的俄料、青海料、韩料、加拿大、新西兰碧玉以外,近年又涌现出了罗甸玉、沱江玉、唐河玉、香花玉、小梅岭玉、迪拜玉等品种。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甭说是咱们爱好者,就是到了很多雕刻师和中间商那里这些东西都已经分不清了,干脆就混买混卖吧!

(二)名家雕刻落款

玉雕名家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本来是件好事,既自证了出身,又给平淡的玉石上添了一颗朱砂痣,活跃了气氛。但咱们在购买中仍然要注意是大师亲工,还是工作室出品,这里面就存着天渊之别。

更何况如今的市场上早就遍布了代客落款,包做名家证书等一系列的服务。如果你是个门外汉,只是见到名家落款和证书就信心满满地消费,那么被当成韭菜收割的概率极大。

(三)成份更为灰暗

因为和田玉本身是矿物集合体,这一集合在自然界之中就复杂了。最常见的从山料阶段开始,和田玉就与多种矿物围岩伴生,直至子料阶段,和田玉更可能与周边的物质产生物质交换,钙化、浆石化是普遍的事实存在。如果将一块儿充分钙化的石头当成子玉卖,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将一堆铁锈当成钢材卖了呢?

更有甚者理直气壮的拿“直闪石”当和田玉砂枣青销售,被人识破依然大言不惭。理由不过是自己可以在当地的检测机构做出证书来。此刻哪怕是正规的珠宝鉴定机构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此外一些其它地区产出的广义和田玉中尚且存在着蛇纹石、碳酸岩、石英岩等矿物含量过高的状况。其特征往往是白度高,但玉质单纯、水嫩、油润度、韧性差。这种方家眼中的废材在商业策划人才的操刀之下往往被包装为久未现世的“米达料”、“戚家坑老料”、“黑山料”、“95于田料”来销售,混淆概念之下,谁又能真的得知其产地?“反正不过是被骗去几千块而已,全当是交学费了。”得知上当后多数的小白们都这样安慰自己,选择息事宁人。

孰不知他骗了你一个自有后来人,一路宰割过去,偌大的国家恐怕他一生还骗不过来呢!许多爱好者都曾经向我抱怨过,和田玉这东西就不能像其它的商品一样把它量化管理起来?总不能像现在这样“有一根羊绒都叫羊绒衫吧?”(引自一位朋友今天的评论)

可它真就客观存在着这么多的灰色地带,这自然躲不过别有用心者的算计。在很多时候它早就不再是什么珠宝玉石,而更像是行骗者手中的道具,即可敛财,又能免责,好不妙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