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翡翠那可遇不可求的红翡和被称为金翡翠

“红黄翡绿翠紫为贵”这句话都不陌生吧,绿色的翡翠是色系中价值最高的,紫罗兰也是比较名贵的,市场上大多数的紫罗兰翡翠都是”有色“无种的,所谓的色,就是打灯看着是紫色,其实切开了就是没色的,俗称见光死。一般的新场料和会卡这种的紫罗兰比较多。往期写过类似的文章。下面就来聊一聊翡翠的红翡与黄翡吧。

翡翠的翡指的是翡翠中的红,黄两色,与紫色和绿色不同,红翡和黄翡是成矿后裸露在地表在翡翠的表面形成的颜色,致色离子是铁离子,红翡和黄翡有很多种不同的色调,通常是以纯正的黄色和红色为优,也是价值最高比较稀少的。

黄色的翡翠可以分为黄翡和翡黄两种,黄翡是以翡色为主,带有黄色色调的翡翠,翡黄则是以黄色色调为主,带有褐色色调的翡翠,最黄的可呈栗子黄,鸡油黄和柠檬黄。品质好的黄翡做呈翡翠饰品后,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价值也是比较高的。黄翡为次生浸染而成的,分布呈花斑状,网脉状,绝大数的翡翠黄色的形成都与翡翠受到的后期改造作用,所以,黄色翡翠的质地一般的都是比较疏松,透明度也不会很高,品质比较好的黄翡往往形成于翡翠水石的外皮,厚度比较小,浅黄色,深黄色橙黄色和金黄色。天然优质的黄翡又被称为“金翡翠”,呈橘黄色或蜜糖色,晶莹剔透,色泽均匀,是黄翡中价值较好的,非常稀少。

黄翡位于红翡之上,更加贴近表皮,由褐铁矿浸染为主而形成的黄雾,大部分的黄翡都是种比较差的,底子也不干净浑浊不纯,常见的是褐色,色泽不够也不透。最优质的黄翡同样是大马坎的水石,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存在,又或者是水石的外皮,厚度较小。种水好分量大的黄翡更是稀少。全黄的手镯更是不好遇。由于黄色翡翠形成的条件特殊,种水大部分都不是很好,达到冰种的黄色翡翠都是比较稀少的。

市场上的黄翡大多都是在豆种和细糯之间,糯化以上的都是比较少见的。

糯种

红翡是褐铁矿物质以胶质的形式渗透到翡翠硬玉矿物间隙和微裂隙所致。种水好的料子很难被褐铁矿物胶体直接渗透,种水好的红翡理论上比绿翠更难形成,且红翡层也不会太厚。由于天然的红翡是胶体渗透致色,种粗肉质疏松的底子,根本锁不住褐铁胶质,最后胶质会流失或者直接风化掉。高冰或者玻璃种的底子肉质结构又比较的细腻,密度高,色不容易进去。所以,天然的红翡是很稀少的,比黄翡还稀少。更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

大部分的种水一般是在细糯至糯冰,冰种以上的就比较少的。由于是胶体渗透,天然的红翡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改善肉质的通透性。简单的理解就是天然形成的红翡层的水头会比其它部位的更好一些。市场上常见的红色翡翠多为棕红色或暗红色。厚实而不通透,肉质偏粗,多带杂质,底子灰,价值不高。

正是因为天然的红翡比较稀少,所以市场上便出现了“烧红”的翡翠,就是对翡翠原石进行加热。一些品质差的灰黄,褐黄等颜色的翡翠通过加热变成红色的。天然的红翡红色亮丽鲜艳,珍贵,稀有。会让人爱不释手。而经过加热处理而成的烧红翡翠则少了大自然的灵气与灵性,“焗红”翡翠是最近几年才慢慢地出现在市场。它们之间还是很容易区分的。天然翡翠的透明度,水润度都要比焗红翡翠好。

天然的皮层烧红翡翠毛料,颜色过于鲜艳

天然的翡色与烧红的区别

天然红翡的色根有平行定向排列的趋向,也就是红翡通常出现的石纹。焗色翡翠色根常无定向性,杂乱无章或呈放射状,质地干燥,透明度比较差结构也被破坏。天然的翡色质地是比较圆润细腻的,烧红的质地会显得比较粗燥,种干,颗粒感也是比较明显的。天然的翡翠翡色部分相对于会透明一些。尤其是界线部分透明度会比较好。烧红的翡翠不同颜色之间透明度变化不大,红色部分的透明度或许会更差。天然的红黄翡抛光后表面光滑平整,玻璃光泽明显。烧红翡翠表面会出现细小干裂纹,光滑程度会低,光感也是比较弱的。

黄翡是位于红翡之上的,它们是相伴生的,之间颜色的区别只是次生矿物的含量以及生成方式所导致的。总之,天然的红翡是比较稀少的,更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