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聊了碧玉与和田玉之间的关系,今天就来顺便聊聊昆仑玉与和田玉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昆仑玉?
说起昆仑玉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的吧?还记得年我国举办奥运会时的恢宏壮阔,也记得当时还年幼的我内心的炙热汹涌。说起那一年的奥运会,想必很多细节大家都能历历在目吧?昆仑玉作为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用玉,承载了太多我们华夏儿女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华夏泱泱、大国汤汤的温润如玉。而“昆仑玉”这三个字也因为这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自此一战名扬海内。
北京奥运会奖牌昆仑玉因为产地位于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所以又被称之为“青海玉”。
昆仑玉的质地细腻、润度高、透明度也高,其莫氏硬度可以达到6.5以上。按照产出状态来分的话可以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皮料”,其中昆仑玉的皮料非常的出名,出名到许多文章错将其划分为“戈壁料”范畴的地步。这个是非常错误的划分方式,因为“皮料”是由于构造挤压而散落在矿脉附近,经过岁月蚕食而形成的残破积物,与“戈壁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按照色来分的话,可以分为:昆仑白玉、翠青玉、土皮料、碧青玉、糖包白玉等。这其中翠青玉是昆仑玉特有的品种,在早期虽然饱受诟病,但是现在随着南北玉石审美的统一,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昆仑玉与和田玉什么关系?
想必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也都发现了。是不是觉得,这昆仑玉与和田玉关系似乎有些近、描述似乎有些像?
昆仑玉与和田玉确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你要真说它俩是一个东西却又是不对的。在麻粥自己早期学习昆仑玉与和田玉的相关知识的时候,一直将二者称之为“孪生兄弟”。
昆仑玉与和新疆田玉之间的对比就二者的相似之处而言:
首先,昆仑玉与和田玉皆产自同一条山脉,可以说是一脉同源、连理之木了,说是“孪生兄弟”也是不为过的。
最后,从润度上和色泽上都比较接近,就新手翠友来说很难直观分辨出两者的区别来。毕竟是一体同生的“孪生兄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第一点:就“色”而言,昆仑玉除开刚刚前文所提到的特有的“翠青”以外,相对来说对比和田玉而言显得更加的“年轻”。昆仑玉的“翠”是更加青翠、也更加暗一些的观感,而和田玉的整体观感则更加的沉稳而内敛、端庄而凝重。就如稳重的兄长与活泼的幼弟一般,相辅相成却又各有不同。
第二点:就“光”而言,山有阴阳、物有乾坤,按地理角度而言的话分为迎风坡与被风坡,所以哪怕同属于一个山脉但是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也会产生许多的变数与差异。就透光度而言,二者之间的差距便凸显出来了。两者相对比,昆仑玉的透光度会优于和田玉,仔细观察能在理由感受到似乎有翡翠“水头”一般的存在。
图为和田玉第三点:就“润”而言,“油润度”这个词本身就是多用于形容和田玉的。虽然二者皆属于和田玉科目,但是相对来说和田玉的油润度比青海料更高,肉质也更加的细腻温润,能加具有笼统概念中对于和田玉油润度的概念。
第四点:就“质”而言,昆仑玉的水头更好,白净度高。但是油润度稍微不足,总给人一种把玩不出油、不上油的感觉。而和田玉的密度更高、脂感、润干也更强,质地也更加细腻。
第五点:就“观”而言,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抓住几个要点——水足则少油、脂丰则不透。这是麻粥以前自己学习昆仑玉与和田玉区别时做的相关总结,拆分开来也很好解释——昆仑玉水头相对充足、透光性高,但是油润度低;而和田玉油润度高、肉质细腻,但是整体的透光性由于密度高所以要稍微差一些。
全文下来,想必大家也都了解了这对“孪生兄弟”真正的关系了吧?同属于和田玉科目的它们也正是因为这般的相似却不相同,所以才能各领风骚、各自为王。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我价值问题了,相对来说的话肯定是和田玉的价值更高一些的,毕竟目前还是笼统市场占比更大。但是,我一直以来说的也都是以自己的喜爱为主。人活一世为了就是自己开心罢了,市价如何又如何?喜爱之人心中定有一柄特殊的量秤。
#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