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玩你还停留在盘串儿阶段吗看看真正文

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又到了春耕的时节。从南向北,田间地头,到处是犁田耕种的景象。汉字中的“犁”字很有意思,上半部取“利”字的发音,下半部则是一个“牛”字,可见春耕是离不开牛的。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牛一直是农家的“主角”,自然也成为各类民间艺术的常见题材。

春耕砖拓记

侯军

因为夫人李瑾痴迷于传拓艺术,故而家里收藏了不少古砖。其中有不少砖上的图案与牛有关,有二牛相斗各不相让的,也有多牛并立相安无事的,还有几块是直接反映春耕场景的。

譬如那幅《牧牛全图》:一块空心大汉砖,上面刻画着一个人物,左手扶犁,右手扬鞭,赶着两头牛正在犁田。这两头牛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并辔拉着犁铧,负重前行。画面的左下角还有一只狗,这是两千年前典型的春耕图景,画面生动而写实。在砖的右侧还刻有一个玉璧样式的装饰图案,这应该是此制砖家族的徽记或品级的象征。

李瑾把这块汉砖拓好以后,一直珍藏着不肯轻易示人。直到年尹连城先生云游到岭南来寒斋小住,她才把这张拓片交给尹连城先生题跋。连城兄是津门大学者吴玉如先生的入门弟子,秉笔作字一向认真。他拿到拓片并没有马上挥毫,先研究了一下李瑾的拓片,又翻出那块汉砖原物,看罢就把那张拓片璧还了。他对李瑾说,人家汉砖侧面还有那么好看的纹饰,你为什么不拓下来呢?他建议李瑾把那些纹饰一并拓于一纸。

这个建议一下子把李瑾点醒了,对呀,那些花纹也是两千年前的宝贵图案,不拓下来确实可惜了。李瑾连夜展纸捶拓,第二天一大早就把新拓片交到了连城兄的手上。连城兄抚髯而笑,当即命笔,先为此拓定了名,题上“牧牛全拓”四字。然后写了一段小跋:“此汉砖得于太白山麓,藏寄荃斋。近廿余年,李瑾喜金石,善捶拓,知予好古,出全拓示我。同好相慰藉,莫过于是。”题罢不肯用印,审视再三,又在边上题写了两行小字:“捶改作摹更佳;近廿余年不若近十稔。又记。”这张经名家题跋的汉砖拓片,自然成为《我拓我家》的代表性珍品,后来被收录到西泠印社出版的《我拓我家·李瑾传拓作品选》的上卷。

有趣的是,时隔两年,李瑾又收藏了一块与春耕有关的汉砖,同样是一人扶犁,二牛耕地。她拓好以后依旧赠给连城兄赏玩。连城兄把这张拓片连同他的两张摄影作品一同晒了出来,加上了一段引语:“好友侯军偕夫人李瑾所拓汉砖嘱题。两千年前农耕跃然纸上。忆十二年前由川入藏,途中所见与拓片不异,人称为二牛抬。古人智慧沿袭至今,可喜乎?可叹乎?”我也在这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