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行业有个术语叫“一眼真”,是说只看一眼就能确定真品,有时也被称为“开门料”或“大开门”。
和田玉中同样也有“一眼真”的好籽料,那籽料的“开门料”又是什么样呢?
外部特征方面:
一方面,圆润流畅的籽形。
籽料是流水冲刷形成的产物,外部形态已基本脱离了原生矿的特点。
大多数原籽的籽形都比较圆润,即有边角也不会非常锐利,更不会有什么棱角分明。
大开门的籽料原石,形状往往也越饱满,籽形一气呵成,看起来特别的舒服。
如果原石形状扁平,饱满度不足,边角突出明显,就要考虑是不是俄籽或者山流水料了。
另一方面,天然的皮色与毛孔。
皮色与毛孔是籽料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这种上万年才形成的“包装”,是我们判断真伪的第一要点。
保留毛孔和皮色已经是雕刻师的常规操作,目的就是让玩家能看清楚。
开门料的留皮面积要大,毛孔要自然,位置也必须合理。越是坦坦荡荡,玩家才能更加放心。
但凡对皮色或毛孔存疑的料子,最好敬而远之。尤其一些二上加强的“真”籽料,就更是画蛇添足了。
玉质特征方面:
第一,致密的毛毡结构。
如果打灯观察和田籽料的内部结构,就能看到玉石中的矿物颗粒,以一种极为密实的状态排列。
这种致密的分布方式,非常像厚实的毛毡,压实贴合,密不透风。
这正是开门料最大的结构特点,极高的矿物密度决定了籽料超高的玉质表现,也是最能证明籽料身份的绝对指标。
不过看结构是最考眼力的硬功夫,属于长期实践才能融会贯通的“大招”,新玩家还是要慢慢体会。
第二,独特的油性表现。
籽料与其他宝玉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在视觉与触觉上,所独有的油脂质感。
和田玉原生矿床中的闪石成分,被硅酸盐类物质沁润,最终产生了类似油脂的矿物特性。
所以开门的和田籽料,在油性上当然也不能拉胯。上手出油不过是起步价,不盘也油才是真好。
但这里一定要注意,有些商家会在玉石表面涂抹油脂,营造出一种类似油性的亮度。常说“买油不买亮”,可千万别看错了。
第三,能过肉眼的细度
这里需要纠正一个问题,许多玩家追求的“过灯无结构”,其实并不是非常现实。
大多数和田籽料根本细不到过灯,“肉眼无结构”的细度就已经很难得了。
开门的籽料在自然光下,至少不能看到明显的矿物结构。矿物颗粒的细度越高,玉石的整体感越好,玉质自然就会更好。
如果连肉眼这一关都过不去,那这料子的产地恐怕很有问题,如果再是韩料那可就太没意思了。
第四,糯性老熟的质感
和田玉市场有句话,叫“新手看白度,玩家看细度,商家看结构,行家看老熟”。
真正的资深藏家,最看重的就是籽料的老熟与糯性,因为这两点最能见高下。
大开门的籽料不水不透,脂粉饱满,糯性十足,老熟度表现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只有这样的料子,才算得上一眼真、大开门,才是真正的行家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