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字说中我们转述了作为和田玉经营者的寥恺,他近些年从事这个行业的辛酸,引发了不少爱好者的悲悯之情。确实,见到他的现状,笔者的内心中不禁也要涌起一句: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卖真货的倒闭,制假行骗者却发大财。可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与多年的收藏者,我的能力十分有限,仅可站在自身的视角上,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据实陈述一下,近年来我在这个生病的行业中看到的怪异景象,以期同好们冷静面对,少上些当吧!(一)原材料——并非涨价那么简单由于地处偏远,大家对于和田子玉的原产地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也正是利用这种距离感,不少人大肆宣传有关于和田子玉的各种奇谈怪论,诸如“火山爆发生成说”、“陨石撞击生成说”的不经之谈不绝于耳。为了炒高自己手中的玉石价格,既有人抹杀新疆子玉与其它矿区出产广义和田玉的区别,又有人声称传统意义上的和田玉早已经绝产,说到底,持何种观点,不过要取决于他们手中的库存为何物。真相是和田子玉并非只产于玉龙喀什河流域,西起喀什东至库尔勒的南疆区域,多数的山上产原矿和田玉,其雪融水河流中下游就有可能产子玉,这沿途可有千余公里呀!但这也不可解读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数千年来的连续开采倒在其次,近几十年来,在发财致富的梦想催动下,从机械化大规模集团作业,到三两人一组的手工开采。和田子玉矿藏的采掘量绝对远超历史总合。最直观的,这几年秋季新上市的优质子玉原石数量极速萎缩。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往年被弃之不用的劣质尾矿,从新包装,充斥市场。上游的优质子玉在业内岂止是在涨价?更为突出的是拥有者多囤货惜售,求购者却拿着钱一料难求。原材料方面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近几年市场上涌现了许多产自国内外其它矿区的广义和田玉,除大家熟知的俄料、韩料、青海料、加拿大碧玉、新西兰碧玉以外,“沱江玉”、“罗甸玉”、“香花玉”、“广西黑青”、“迪拜玉”……来自世界各地,前所未闻的这些玉石层出不穷,令一些业内人士眼花缭乱,同时推高了鉴定难度。(二)雕刻——喜忧参半到了雕刻加工环节,值得肯定的是近年人才辈出。和田玉雕刻可以说是进入了汉唐所未有的盛世,各色作品在继承前人工艺的基础上也屡有创新。危机来自于部分名家钻营于包装炒作和一味的追求技术上的奇艺淫巧,忽视了自身的传统文化积淀。同时这些年各种名目的玉雕奖项评审中多有操作成分,致使出现了名不副实的现象。加之电脑雕刻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开始侵浊手工治玉的蛋糕。(三)销售环节——逆淘汰闹剧至于零售商的处境,在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相对可靠的实体商家尚且是一副群魔乱舞的状况,加之监管完全真空的网络销售,极大地加快了和田玉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进程。在任何一场无序化竞争中,必然是违规者的饕餮盛宴和天良未泯者的屠宰场。参玉早就直言,现今对于很多的玉商而言,和田玉并非玉石,而干脆就是部分人的行骗道具而已。很遗憾,面对“寥恺们”,我只能给他们送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忠告。(四)爱好者——与虎谋皮反观咱们这些爱好者自身,“哀其不幸”的是咱们身处这种群狼环伺乱象丛生的和田玉行业环境中。但“怒其不争”的是多数人舍本逐末的沉迷于网络直播,以期所谓的“放漏、捡漏”,却无暇加强相关鉴赏知识与文化的学习。终使自己成为待宰羔羊与行业的泡沫,临了回顾,方知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这还是在排除“国宝帮”当道的古玉行业的情况下,仅就相对清平的新玉领域的描述,在这种百鬼夜行的环境里,购买者多懵懵懂懂,可他们不知道,在其面前扮演专家的销售者多也是言之凿凿的卖货罢了,忙于赚钱,这个年代谁还有时间去从矿物学基础学起呢?“等你真学会了和田玉如此庞杂的知识体系,这个行业的钱可能都被别人挣完了。”不止一个业者曾经如此对笔者坦言。你们是不是认为参玉的言论过于负能量?实则我一直庆幸生逢如此乱世,这种状况下,赝品劣货卖的并不便宜,甚至还屡创纪录。真货反而受其压制,还经常成为“小寥们”的滞销品,趁此良机,把握机会的火中取栗,低价入手正宗的和田子玉小精品,恰是这些年来我们的乐趣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