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玉”是典型的东方珠宝,和田玉又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气韵与精神的玉石。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自古以来,和田玉雕刻便是我国传统艺术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
当代玉雕大师马学武,在和田玉雕的艺术世界里探索、驰游了47年。
一路走来,马老师从早期在北京自办玉雕厂,成立自己的加工公司,到创立马学武个人玉雕品牌、“白玉城”品牌和MASTERMA和田玉珠宝品牌,担任和田玉玉雕技术培训学校校长……马学武用一生,致力于和田玉雕的艺术探索、文化传播,在这门浩瀚的艺术世界里追寻自己的艺术人生价值。
天山脚下那个爱画画的孩子,和玉雕冥冥中的缘分
马老师与和田玉的渊源,既有天然的联系,又有着“无心之柳”的意外。
年,马学武出生在乌鲁木齐的天山脚下。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长大的小孩,早就练就了一身自己制作“玩具”的本领。虽然父母给马学武取了“尚武”的名字,但他却在毫无拘束的戏耍年纪,表现出了“制工”的能力,自己动手制作木制手枪、刀剑和各类小玩具,活灵活现,深受小伙伴们喜欢。
在60年代,经济整体落后的环境下,父母鼓励孩子多读书,学文化,以便将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时,上了学的马学武不再有太多时间和一群熊孩子“野”去了。但他对手工制作东西的兴趣转换到了一个同类别方向,他迷上了画画儿。上课画,放学画,书本上画,家里也画……
有一天,一个同学突然把马学武上课画的画抢了,交给老师。马学武吓坏了,一动不动,不敢出气,低下头准备迎接老师的“霹雳雷霆”。老师却笑了,这个平时看起来不专心上课的孩子王,原来有这么好的绘画天赋,当场就表扬了他!
马学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并因此大受鼓舞。惜才的老师,随后还让马学武负责起了班上的板报宣传。从此马学武更加勤奋钻研画画。除了学校的美术课和向周围画得好的人学习,他还在百货大楼上看到了打格子绘画的商业画作方式,专门去向画画人请教。
图:易罐
进玉雕厂,在炉瓶雕中理解玉雕艺术的内涵
在良好的绘画功底下,年,马学武得以进入新疆玉雕厂学艺、工作,并师从宫廷玉雕匠人韩文良师傅。传统宫廷玉雕有人物、炉瓶、山水、花鸟等几种题材。面对分配选择时,马学武报了人物题材方向的名,但师傅却给他专门分在了炉瓶组。
跟着韩师傅一点一滴学习炉瓶雕刻的过程中,马学武逐渐掌握了炉瓶玉器雕刻对器型、制式、对称关系的讲究,和图案花纹阴刻、阳刻、镂雕的技法。他也在沉下心来认真学习、钻研的过程中,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炉瓶雕刻十分讲究器型制式和线条图案的细微雕刻,对雕刻者内心安静和技法的磨炼是十分有益的。在这种看似中规中矩的创作中,基本功无疑也得到了非常扎实的锻炼。而玉雕原本是“带着枷锁跳舞”的艺术,创作者需在把握玉石的材料特点和质地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表现。
“炉瓶制式有规矩,但构思内容,艺术表现形式却是抽象的。”马学武老师表达着自己对和田玉雕的理解。而在绘画功底和多年对玉石雕刻的钻研下,他对和田玉雕艺术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内心的世界要超出现实的东西!——意境超于技艺表现。要成就好的玉雕作品,在雕刻技法之外沉淀的东西更重要,比如文学、历史知识、美术知识、构图能力、想象力。作品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外型表现,还要让人能通过雕刻的画面内容,感知到后面更丰富的意境、内涵,比如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等等。
潜心创作,走向艺术高峰
马学武老师也在对和田玉的雕琢中,不断体悟内心与艺术的交感碰撞,审玉料,查世界,观内心,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到玉雕中。马老师笑着说:“天人合一虽然是道家的一种说法,但用在玉雕创作中也是合适的。做玉雕要去学会独懂每一块玉石的内心语言,读懂大自然造化之美,根据玉料特点构思,能表现出料性之美的设计,再加以精湛的技法雕刻,才能不负自然,不负美玉之美。”
在越发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中,马老师越发接近玉石雕刻艺术的“大观”之美——去繁就简,去掉一切多余的材料,不过多表现人工雕琢,直到留下最值得的美,和最有特点和灵魂的东西!“做玉雕和坐雕塑不同,雕塑是做加减法,而玉雕师做减法。玉雕一旦构思设计不好,雕刻不好,再没有机会去改变了,所以对雕刻师的要求很高,好的玉雕作品更是对技法之外的东西要求得更高。”
多年的潜心钻研与行业深耕,马学武老师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玉雕事业,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与社会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田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新疆和田玉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新疆和田玉博物馆馆长……
但马老师仍然专注于每一件自己雕刻出品的作品,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近年来,更是不拘泥于自己已有建树的“炉瓶”题材,大胆创作了更多意识流形态和田玉雕作品,深受好评。
马老师对自己的玉雕艺术之路,坚定而淡泊,他表示:“玉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太多了,受用不完。和田玉雕在学好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融入时代的语言、文化,留下时代的符号和印记。我现在对自己没有任何限制,自由创作,遵循内心对艺术的追求,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些值得品味的,思索的,引发念想的,丰富内心精神的作品。”
“和田玉的继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周而复始。”——马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