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年前,青海那个地震中用身体,护住

提示:历史其实就是这样的,是传承、继续,更是在传承、继续中的智慧开启,我们今天走的路当然是古人走过的,而祁连玉、昆仑玉、和田羊脂玉在喇家遗址出现,至少可以变成这样一句安慰人心的话语——多年前的那个母亲,她的生活是优越的。

我们已经多次写过这个遗址了,它总有着夺人心魄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在满眼含泪里中,感受到爱的温暖,然后在明亮的阳光找到活下去的勇气。那是多年来,人类生生不自息的传承,也是让短暂的个体生命可以变成永恒的见证。它是呵护、是包容,也可以是让每一个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的初心和信心。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年8月初,在青海喇家遗址博物馆,母亲守护孩子、返身救助亲人的约年前突发地震场面的遗存完整保留下来。对于这种场景,我们不想做太多的描述,大家来看下面的照片已经足够。

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年前的某天,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南部的官亭盆地,突发地震,地震又引发洪水,把一切都掩埋在了地下。年后的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剥落泥土,让当年的那一幕重见光明。一个女人蜷缩在墙角,紧紧抱着自己年幼的孩子,目光在惊惧中颤抖不已,又充满着对上天的祈求,被定格成了骨骼的颜色,不断放大、再放大着人类的爱。

这位年前的母亲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查阅了当年的考古报告,找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房子、白灰、面条和玉,并想要通过这几个关键词还原在河湟这一区域的生活,再找到可以安慰心灵的某种东西。

房子是生活在必需,白灰是对房子的装饰。喇家遗址的房子是这样的: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这条沟把遗址环绕成一个长米、宽米的长方形,也就是说,遗址是用壕沟作为保护的,那壕沟或有后来城池中的护城河的意思。这一点,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可能有些大胆,但在我们看来,壕沟无疑是起到了保护房子的作用,房子就是壕沟保护的长方形平地上,是成排的、半地穴式的。也就是说,那时候,人们居住的房子,有一部分还在地下。

考古学家发掘了3座房址,房内的地面、四壁均用白灰抹平,有圆形灶坑,居住人数为2—14人。用白灰抹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用干净与卫生来概括,也可以理解为对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灶坑是生活里必不可少,它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时代的标志,而圆形分明是一种学问,它可以让每一个人离灶坑距离相等,暗藏着的是公平。2—14人分明有着这样一个信息在里面,即是那时的人们已经告别了混乱的杂居时代,2—14人可以是夫妻,也可以是一家人、一大家人。房子虽然一半还在地下,但它很温暖、很干净、很公平,可以有一大家人的爱,甚至可以有两个人的爱情。

喇家遗址出土的玉

面条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据当年参加掘该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林海介绍,当时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直观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的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

面条的成分虽不是小麦,是黍,但依然是面条,是种植的收获。倒扣的状态是地震或洪水的结果,因为地震发生在夜间,显然是当时人们没能吃完而留给下一天的,这会给人一种勤俭节约的朴素感动,也是穿越时空距离最长的面条的味道,不仅仅是年前人们的精致生活,更能给今人一种心理上的温暖。

玉与陶器、石器、骨器相伴,有成品玉器、半成品玉器和玉料。喇家遗址发现的玉器除了玉璧、玉环、大玉刀、玉斧、玉锛等,还发现了反映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的“黄河磬王”。

《尚书》中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里所说的石正是磬。《淮南子》说“禹以五音听政”,当时,辅臣要见禹论道就响鼓,言义则撞钟,告事便振铎,报忧要击磬。磬就是“五音”中的一种礼乐器。在这种礼乐里,喇家遗址分明就是年前,被埋于地下的城邦故国。

玉从何来?考古学家为人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除附近的玉矿外,更有来自遥远的祁连玉、昆仑玉、和田羊脂玉等,这说明年前,这一区域商贸活动已经非常发达。路是人走出来的,是脚印的积攒。今天,都说丝绸之路是汉代才开辟出来的,这话没有错,但在汉代的开辟之前,并不意味着路的不存在,而这路应该是比丝绸之路更早的路。

历史上,丝绸之路青海道被认为是两晋时期因河西走廊路线受阻而形成的。事实上,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青海境内的西羌人就把来自西亚、中亚以及中国新疆的冶金技术、玉石以及小麦种植技术等,借青海道传播至中原及西南地区,使青海道“国际化”。河湟地区向东可以到达中原地区、向南可以到达祖国的大西南,向北能够到达蒙古高原,这就注定了在这一区域会有贯通东西南北的路网的形成,在喇家遗址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让年前人用上了新疆玉。

经过这里的两条古道非常有名,一为羌中道,二为唐蕃古道。羌中道以鲜水海(今青海湖)为中心,东至陇西(治今甘肃临洮南),称河湟道;西至鄯善(治今新疆若羌),称婼羌道。这条道在沟通中西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汉代打通河西走廊后,成为河西通道的一条辅道。这条通道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国道,即起点为青海西宁、终点为新疆喀什的国道:(青海)西宁—湟源—海晏—刚察—天骏—乌兰—德令哈—(新疆)且末—民丰—于田—策勒—洛浦—和田—墨玉—皮山—叶城—泽普—莎车—英吉沙—疏勒—喀什。路上还有一条分支即是由西宁经大通县、门源县过祁连山扁都口至河西走廊张掖的民乐县,直抵敦煌、至新疆,这条路现在已经有高铁了。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有丝绸南路之称。但是,和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一样,唐朝开通唐蕃古道之前,这条路也一定是存在的。

今天,人们在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之间又修了一条道,把两条古道连接了起来,这条路就是柳格高速公路,由甘肃瓜州柳园—敦煌—青海格尔木。这种路网的形成,是我们今人的幸福,也是年前喇家人的幸福。

历史其实就是这样的,是传承、继续,更是在传承、继续中的智慧开启,我们今天走的路当然是古人走过的,而祁连玉、昆仑玉、和田羊脂玉在喇家遗址出现,至少可以变成这样一句安慰人心的话语——多年前的那个母亲,她的生活是优越的。(文|路生)

本文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年发掘简报》,《考古》2年第12期。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