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之所以迷倒万千,除了沉淀千百年的玉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它拥有其他珠宝玉石所不具备的特性:油润质感!和田玉是目前所发现天然矿物中油润度最牛的,而在众多和田玉产区中,又以新疆和田出产的籽料油润度最佳。那么籽料的油性是从哪里来的呢?让老张系统的给大家揭开它的“油性之谜”。
一、什么是油性?
老张觉得,油性无外乎“视觉油性”和“触觉油性”!
1、视觉油性:很好理解,就是表面看上去一层乍眼的油光,光泽柔和内敛,好似观察一块油膏一般。
2、触觉油性:就是抚摸籽料时,会有一种油而不腻,似油非油,还微微带点阻力,如同摸蜡烛一般的油润感,这样的把玩的感觉,好像吃了炫迈口香糖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以上两点玩玉之人定有体会!
二、油性从哪里来?
和田玉本身只是一个玉石,是不出油的,为啥只有它能产生油性的感觉,而河边路上的石头就干巴巴?让咱科学的讲解下。PS:以下内容稍难理解,看不懂的朋友建议多温习几遍!
籽料的特有属性“油性”是由它的致密度、反射率、晶体结构、晶体大小、折射率、表面光感度等决定的。通俗的说就是籽料的油性跟组成它的晶体紧密度和反射光有关,只要上述某一特征消失或减弱,油性就会消失及变差!
老张来举几个例子:如果晶体颗粒很大,细腻的玉质感就没了,相关的油性也就看不到了,好比大理石;如果晶体呈棉絮状而非紧密的晶结构,反射光就会增强,极易出现玻璃光泽,油性也弱化很多,好比玻璃/玛瑙/翡翠等;如果透明度太低,失去“入木三分”的通透感,就算是个白玉,也是死白死白;如果透明度过高,也是没有层次和通透,类似已经喝光牛奶的玻璃牛奶瓶。
我们所熟知的韩料和俄料就是因为整体散射率和致密度偏低,导致细密度不够,而青海玉则致密度不够,导致透明度较高,没有层次可言,油性也会差很多。这三个产地价格低于籽料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因为油性不够。综上所述可见玉石某个指标稍有改变,就会直接影响感观,其中的味道,值得大家深究!
总的来说,籽料的油性跟它的结构息息相关,我们朋友圈或某宝常看到商家的描述“密度到顶、过灯无结构”之类的话,其实就是说籽料的细度、致密度、脂粉度、糯性等,只要有一个条件达不到标准,就很难有油脂外溢的感觉。而籽料恰巧各方面条件均衡,也就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油脂感!
以上内容需要大家多学多看多摸,如果看了几遍还是理解不来的话也无所谓啦,只要会看油性即可,至于为啥有油性?买手机谁会探究它的各个精密技术从何而来呢,只要能用、好用就行!
三、油性和抛光工艺
“玉不雕不成器”籽料的油光和玉质息息相关,也跟打磨抛光工艺有关。如今很多籽料的抛光工艺,让籽料的油性和抛光出来的亮光所混淆,让人分不出这到底是油性的表现,还是仅仅是抛光出来的效果?让不少新手和老法师吃瘪打眼。所以我们得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分。
在玉雕工艺中,抛光的戏份绝不亚于雕刻本身,因为一个好的抛光,能让籽料的油性充分体现,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大多数籽料因为油性很棒,都会打磨成哑光,但也足够展现超强的玉质感了!但抛光工艺绝不能喧宾夺主,现在就有很多玉石商家把密度差的料子,不断的高抛/羊皮打亮,呈现出异常油量的感觉,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料子玩不了十天半月,等把表层的抛光层盘掉,“超级油性”也就不见了!“油润”和“油量”是一种感觉和经验,这个东西实在很难用语言描述,只能拜托大伙自己多多感受不同实物了。但一定要坚信籽料的油润是从玉石内部散发出来的,而不是简单的抛亮光!
这一章节老张给大家总结下:1、玉质越细抛光出来的油脂感越强,反之如果玉质差的也难通过抛光/盘玩逼出油脂;2、遇到玉质极差,很容易抛出贼光(瓷釉上非常强烈的光泽),这种光泽浮于表面。一般来说,俄料抛光会有蜡质光泽,而青海料容易出现贼光。
四、通过油性分辨产地
新疆和田、青海、俄韩...玩家没法区分产地,其实通过上面对油性的讲解,大家也可以学着通过油性看个一二,不太清楚的话咱可以用排除法。青海料总体就是一个字——透,白也是灰白,没有籽料给人脂粉厚重油脂爆表的感觉;俄料不乏精品细料,价格也高,但确实有些干白干白的,没有凝重的油脂。
老张总结全篇:如果你购买玉石看到特别亮的,建议放弃吧。好的籽料都是亚光,没有谁会把顶级籽料抛高光的,就好比把一块惊艳的皮色抹掉一样!籽料最重要的标准一定是油性好,这样的玉越玩越温润,越玩越油,老熟的籽料,不擦油不盘玩,任何时候拿出来看都是油腻的,这也是籽料的乐趣所在!等你读懂了籽料,它也读懂了你!天赐籽料的油性,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