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期不论哪个民族建立的王朝,制作玉器的用料,主流仍是新疆和田玉。玉色有白、青两种,其中尤以白玉为贵,极少用黄、墨、碧色玉。但有些政权由于与新疆交通受阻,或因财力限制等因素,也用非新疆玉,一些以往从未见过的或少用、甚至较次的玉料都被采用,有时还用来制作重器。从文献记述和现有实物看,河南省南阳的独山玉、四川省岷山的灌县玉等,都被大量使用。
今北京市团城上的玉瓮亭内安放的“渎山大玉海”据考证是南阳玉所为。另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把玉碗、龙把玉杯、鹿纹八角玉杯等玉器,以及黑龙江省金墓出土的镂雕玉飞天饰,从玉质到颜色,都绝非新疆和田等地玉料所为。但究竟是何地所产的玉料,目前尚不清楚。
渎山大玉海”
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为满足用玉的需要,则往往用其他珍贵石料作器,如许多辽墓中就曾发现一批用水晶、玛瑙、琥珀等材料制作的器物,其用与玉器相同。这在以往的古墓中是很少见的。当然,一些重要用玉,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及其家族用玉,如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和两处南宋及元代钱裕墓中,不仅其重器是用新疆和田玉料制作,而且都是精选优质玉料,甚至有羊脂白玉。
元钱裕墓水晶珠串饰
元钱裕墓春水玉带扣
此期的琢玉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首先,发明了多层镂雕。宋代以前的镂雕玉器几乎都是片状的,即以所谓单层镂雕法制作。多层或立体镂雕技术的发明,在技术上是一次飞跃。其制作方法是先用各种钻具带动解玉砂在玉料上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穿透钻孔,然后再按所需的纹图用镂具镂空。以此法制作的纹图给人一种层次分明,多层透视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镂雕雄鹿玉带饰辽或金
多层镂雕螭龙穿花玉饰宋
其次,已掌握制作大型玉器的技术。制成于宋末元初的“渎山大玉海”,重达数千公斤。无论是玉料的开采、运输,还是琢制,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此前所知最大的玉器是陕西茂陵附近出土的一件玉铺首,重量仅有10.6公斤。
西汉兽面纹玉铺首
此期玉器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在局部的刻画上有鲜明特色。首先,纹饰线条主要有阴线砣纹和剔地阳纹两种,尤以前者更盛行。阴线刻纹总的风格是继承唐代出现的琢饰法。即表现在花鸟及人物上的饰纹时,主要用粗短直线,线条间都作平行或相对平行,且粗细相等。这与汉代所用阴线纹粗细不等,弯曲流畅的风格和商至西周的双钩饰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动物形组玉佩辽
其次,齿牙状边饰有了不同的用处。在器物边缘饰脊牙,盛行于夏商至战国期间,所饰的器物主要是动物和仪礼器等。但齿牙的大小、形状不同,间距不等,有不规则之感。这时玉器的齿牙装饰,多表现在树木花卉的枝叶、花朵的边缘以及鸟的羽翅上,装饰形式很有规律,给人以一种精致细腻之感。
镂雕竹枝形玉饰宋
再次,两面饰纹各不相同。魏晋南北朝以前的玉器、不论镂雕或砣纹,若两面有纹图,则内容和形式皆相同。自魏晋南北朝开始,玉器上开始出现两面饰纹不同的现象,及至此期则更广泛。这种风格的出现,其用意是尽量利用一块玉材,给人以更丰富的图景享受。
镂雕桃式玉杯元
最后,附加随形环框的玉饰。此期常见在纹图的底部或外周作一随形环框,环圈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多种。一方面有实用意义,如环圈与纹图间均有一对相通于一直线的穿孔,可供穿绳结缀用;一方面还可加固和保护纹图不至损坏。
螭纹玉璧元
此外,保留原玉璞的皮色。通常在同一块玉料上,其色是单纯的,但也有一些玉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或玉璞表皮的杂色。玉工利用不同的玉色巧作成器,如利用玉料的黑褐色作龟背,用白色作云雾等,俗称“俏色”,此法商代已见。
商俏色玉鳖
琢玉者为显示玉之天然本色,有时保留或人为做上玉璞料皮色,给人一种瑕斑之感。有璞皮的玉器。在汉代已多有发现,而在其他各代玉器中无见。及至两宋用俏色和璞皮现象又大量出现,并形成玉器中的一大特色。有时保留璞皮与俏色同时出现在一块玉器上,反映出宋人追求回归自然的意趣。玉材有疵本是美玉之不足,一般玉工多避之,但若经巧匠的精心设计,却别有一番妙趣。
猴形玛瑙配元
更多玉器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杨震华《古玉鉴定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