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的爱好者而言,能入手一件正宗的新疆和田籽玉作为标本或是藏品,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而相对资深的和田玉藏家却往往要求更高,面对籽玉尚且要挑三拣四,用我们的话讲:别看东西是真籽,就是白送给我,家里还没地方放它呢!
这绝非是自视过高的矫情,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玉器购物取舍观。其一当然是遍布绺裂的籽玉原石或者雕件,这种情况以原石状态被冠以“玩料”之名销售的最多。原因也很简单,裂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真的雕刻,那就会边雕边掉渣,极难达成设计意图,最终成器。这种籽玉当然难入方家的法眼。
第二种就是遍体杂质侵入物的籽玉,熟悉参玉观点的人都知道,本人一直是提倡“瑕不掩瑜”,并对和田玉持较宽容态度的,但是这宽容也要有个限度。许多玉石体表遍布水草纹、钉子纹、肉内生满石墨颗粒或是窜入的浆棉,一副桂花糕或者火龙果的样子,这种籽玉买来又有何审美价值可言呢?
其三是玉质疏松、结构粗大、生涩、缺少油润感、糯性、脂粉感的籽玉。不要以为所有的和田籽玉质量都出类拔萃,其实即使生在玉龙喀什河里的籽玉也是良莠不齐的,其间精品占比并不高,对玉质欠佳的籽玉当然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第四种则是要看玉石的颜色而定,业内人常说:“宁买闪青不买闪灰”,但在以往的文章中参玉曾经分析过,无论青还是灰,只要玉质好,并不影响籽玉的价值,但有些白度不佳的玉石却给人以污浊肮脏之感,与雅致高洁的玉石气质大相迳庭,这样的籽玉也恐难称上品。
此外选购和田玉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