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早期秦文化与其他文化间的关系

早期秦文化与卡约文化的关系

卡约文化是较辛店文化分布更西的一支青铜文化,二者在分布区域有交错,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徨水流域。其分布范围大体东起甘肃西部永靖县,西至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北到祈连山南麓,南达阿尼玛卿山北部。遗址分布比较的密集的中心区是在青海东部

黄河上游河曲地带和徨水中上游地区,年代与辛店文化相近,为公元前年—前年,相当商代早期至春秋时期,是一类几乎纯以罐类陶器为代表的文化,无论分布地域还是面貌特征,基本上没有发现与先周文化有相关的地方,与早期秦文化的关系目前也未见关联。但断径遗址出土的1件铜链与卡约文化可能有关,存在卡约文化对先周文化影响的可能性,同样也有可能对早期秦文化发生影响。

早期秦文化与陕南宝山文化的关系

宝山文化是以陕南汉中盆地的城固、洋县为中心,汉水上游地区商代考古学文化的一支地方类型。20世纪50年代城洋地区就不断有商代青铜器的出土,数量达余件,器物类型既有商文化待点的青铜礼器,又有三角援戈、弯形器、人面或兽面饰、尖顶和透顶铜泡等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器物。并发现有零星的尖底罐、圈足罐、尊、壶等陶器野。城固宝山遗址的发掘,揭示了汉中盆地商代文化的独特面貌,以圆底釜、高柄豆、小底杯、高柄器座、小底尊、高圈足尊、高圈足杯等陶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也有少量釜形鼎和扁等,由于其鲜明的文化特点,而将以宝山遗址为代表的汉水上游与此相类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宝山文化”。

年代约从二里冈上层偏晚延续到殷墟三期。宝山文化可能是与早期商周人相关的文化遗存。宝山文化与关中地区京当型商文化最早发生联系,约在殷墟二期的后段,随着京当型商文化从关中西部趋于消亡,取代了京当型商文化的先周文化和刘家文化之中出现了部分宝山文化的因素;到西周时期宝山文化的一支人群从秦岭谷地斗口士至宝鸡地区,留下了竹园沟、纸坊头等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

说明了早期宝山文化与与中原商周文化密切联系。城固宝山文化与寺洼文化也发生了联系,寺洼文化中的三角援戈等铜器,就有可能是受到宝山文化的影响。礼县博物馆也收藏有同类器。由于早期陕南和四川盆地联系的通道主要是陇山道,早期秦人活动的地域是翻越陇山之后,前往陕南和四川盆地的必经之地,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活动于这一地域的寺洼文化中发现有宝山文化的因素,那么与之比邻的早期秦文化也有可能与商时期的宝山文化或西周时期延续宝山文化的人群发生交往,也就是与早期商周文化发生联系。

早期秦文化与域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

秦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通道,主要有北方草原皮毛之路或丝绸之路、与西域交通的绿洲之路或称玉道、西南蜀布之路三条通摧产,后者的开通较晚,前二者是秦人早期与外部交流的主要通道。由于甘肃一带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是古代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在丝绸之路上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而甘肃出现与草原文化接近的地带就集中在陇中、陇东地带以及河西走廊东部区域。这些位置正好是与漠北草原连接的地带。这些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器物或发明互相在对方的活动地域内不断出现。

玉石之路在丝绸之路形成之前,在距今0年至0年间,宝鸡北首岭、大地湾、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遗址内出土的海贝和玉石饰品,表明在丝绸之路之前已经存在着海贝之路和玉石之路,今甘肃恰好在这条古老玉石之路的要冲上,其西北从阳关、玉门关通向西域诸国,其东南又可连接关中、中原。与从东向西延了申的海贝之路在甘肃一带相会,这就孕育了丝绸之路的雏形。从新疆到中原地区的和田玉运输的“玉石之路”在—年内逐步形成。

在“和田玉路”形成之前,早在距今0年时己出现了东北、东南等玉文化区的“玉石之路”及其相互间为了交流玉石而形成的玉石之路网络。“和田玉路”成为夏、商、周三代夷玉、越玉、鬼玉等玉石与中原及各地之间的交流途径。西汉武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于是“玉石之路”便被人们遗忘了。宋代“玉石之路”又重新浮现上来,至20世纪后半叶退出历史舞台。

昆仑山是中国和田玉的发源地,中国古代用玉主要取自“昆山之玉”即和田玉。在战国时期的观念中,昆仑美玉是价值非常高的宝物。在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形成之前的玉石之路,担负着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在玉石之路上充当中介的人群,有人认为与古代羌族部落有关,或月氏人在塔里木盆地和黄河流域之间的早期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起了一定媒介作用。处在玉石之路通道上的早期秦人,无疑也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骑马术青铜时代初期甘肃一带的农业文化与西北草原文化的交流,是以骑马民族为中介来连通的。中国在印欧人之外独立发明了驯马,在甘肃、青海的一些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马的骨骼。齐家文化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农业文化向西州申和向东南州申的会合点上。而马厂类型、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的海贝,表明来自东面的农业文化的影响,距今三千七百年左右,己经形成了河西走廊的西段,与中亚骑马民族传递的西亚文化相会。

周人的迁徙是受戎狄的族压力,周人在戎狄的断口斗争中学会了用马拉战车建立军队,军事优势加速了周人战胜商人的过程;而作为周人同盟军的秦人,在西垂地区与戎人的斗争中,也是依靠马而逐渐从无名到壮大。秦国发展骑兵,秦霸西戎对中国西部之地交通的开拓和早期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融合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盯相。秦国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丝绸之路东段疏通的过程。

冶铁术甘肃是我国早期冶铁业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古代社会能改变社会性质的东西,那就应是青铜器或铁器等金属。铁器、马车等主要西方事物传入中国,对当时社会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能是由西亚、中亚地区传来的,中亚的早期铁器时代开始于距今三千年左右,与甘肃永昌县三角城沙井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铁器的年代大体相当。甘肃东部,西周晚期与春秋早期秦的铁兵器的发现,使其可能充当了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