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玉石,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赌石,通过玉石的外表而猜测玉石本身的价值怎样,通过自己玉石知识的考验加上运气,完成大逆袭的操作。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之中,甚至文学作品之中,都有着关于赌石的故事,甚至还有着很多宣传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判断去买原石。
可是赌石,真的有那么好的机遇吗?不是长期在玉石市场浸染日久的人是无法了解玉石市场的水有多么深。
张允,就是这样一位长期与玉石打交道的学者,而在她的玉石研究中,也就对于玉石有了更深的热爱,有了更重的情感,也就有了把关于玉的一切形诸于文字,形成随笔、写成小说,也就有了这一本关于玉的书籍《玉见》。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真正的走入和田玉的世界,对于和田玉的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所了解,走进关于玉石的科普世界,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温润如玉背后的尔虞我诈。
那么我们就从这本书中,从关于各种玉石的介绍中,来看一下那些关于和田玉作假的手段,看他们是怎样骗过外行人,甚至骗过行家里手的,从这些故事之中,我们也就更需要对于玉石抱有着更多敬畏之心。
比如,作者就告诉我们怎样把青山料的山料碎块制作成和田玉籽料的过程:把山料打磨成籽料的形状后,再用火烤其表皮,烧制出石纹后就很像和田玉了,然后整块石头再用油炸一下、上个色,一个油光水花的籽料就做出来了,而点睛之笔则是在它的表皮上开一个小眼儿,露出里面的白玉质地,就更完美了。
这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一眼就能看穿,但绝对可以糊弄绝大多数的普通玉石爱好者,这也让赌石成为一种更常见的骗局。
而在张允这本书的小说《去和田》中,也是讲述了这样一个上当受骗的故事。在玉石市场摸爬滚打了半生的热合曼,最后用毕生的积蓄买了一块和田玉籽料,可是当他产生怀疑时,当他去原产地区探查时,发现了专门在和田的石头上打洞,往里面灌注羊脂状树脂的造假行为,而这些造假者借此蒙骗了不少行家。这绝对是对于玉石真正爱好者的致命打击。
所以这样一部小说其实更是反映着与玉石打交道的真实人生状态。而作者的另外一篇小说《手艺人》也是玉石市场中另外一类人的真实写照。
这样一本关于玉的书籍,还有着更多、更为细致的内容,还有着很多关于玉石知识的普及,那么我们就走进这本书中,去于和田玉为伍,去了解它、去探索它、去感受着与它有关的玉石文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