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源头早已找到,仅碗口大的5个龙眼

无论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雄壮,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豪迈,亦或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风发意气……从中都不难发现,自古以来,“黄河”就成为了我国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时所运用的重点意象之一。

而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者是不久之后的未来,我国对黄河的研究和探索脚步都从未停歇。在这些发掘的过程中,人们便也不由得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譬如说,黄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而找到之后,为什么又不让任何人靠近?

01秦汉时期的黄河源头探索

我国最早的黄河源头探索可以向上追溯到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就有记录称:“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这里的“河水”指代的便是黄河。毕竟在古代,只有黄河才能单独用“河”一个单字来进行说明,而其余较小的河流、支流等等都必须加以详细的特定限定词汇。

换言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黄河的发源地便是昆仑山一带。而昆仑山究竟在何处呢?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就一直持续到了汉朝。直到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却是意外地将“张骞出使西域”这件看似与黄河探索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连接了起来。

当时,在张骞的旅途计划中有一个地方叫做“于寘”。这里是一个佛教文化盛行,盛产玉石等物的西域古国。当时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曾经这样描述,称“于寘”这个地方,南边就是“河源出焉”之地,随后这河水则是流淌向中国。

张骞在偶然发现了此事之后,便迅速派人将这个消息报回了国内,上呈给汉武帝。汉武帝在听说了这个意外之喜后,也当即令人进一步做出了探索和寻找,最后又多方查阅古籍,确定于阗国南边的这座山就是黄河之源的“昆仑”。

而那时候的西域古国于阗又是今天的哪里呢?它如今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便是新疆的和田一带。至于当地出产的特色美玉,自然也就是家喻户晓的和田玉了。

所以,换言之,今天新疆一带的雪山,便是当时的昆仑山脉。然而,真理总是要经过实践的考验。随着后面的探索,却发现了这件事中还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原来,昆仑确实是河流的源头没错,只不过这个河流却并不是黄河,而是塔里木河。

因此,在东汉的《汉书·西域传》中,便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作者班固在《山海经·北山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说,其实黄河有两个源头,一个呢,便是于于阗国的昆仑山,另一个则发源于葱岭。事实上,即便这样解释,却还依旧存在不小的问题。譬如根据现今的考据,不难发现塔里木河是一条内流河,根本不和黄河相连接等等。

02唐宋元时期的黄河源头探索

幸运的是,后世人并没有一味跟随着秦汉的观点,而是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研究和新的发现。所以,在隋唐时期,人们便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青藏高原一带。在隋朝和吐谷浑作战时,为了便于战事,就曾经在此设置河源郡。后来,等到大唐出兵攻打吐谷浑的时候,他们还发现了望积石山。同样,在文成公主入藏时,《旧唐书》同样提到松赞干布亲自带人,来到“河源”迎接大唐的送嫁队伍……

而这里陆续提到的几个“河源”,正和上文提到的“黄河发源”意义相同。至于望积石山的出处,则可以参考《九州山川实证总图》中,将于阗昆仑绘制在葱岭和大积石河源的交界处,将黄河河源定在雍州一带的图案。

后来,当时间推移到元朝,元世祖也同样关心黄河的发源状况。他曾经派遣官员,在前人的脚印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黄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的星宿海附近。而在这里,派遣调查队发现了10余个泉眼,便以此为依据将消息上报回了朝廷。

03现代时期的黄河源头探索

之后在我国建国初期,由于保护母亲河的计划,国家在年再一次派人开始对黄河进行溯源考察工作。在历经几十年的考察过程中,科考队曾经从流量、水色等等角度出发,先后将玛曲、卡日曲等地定位黄河源头,最后统一协定将玛多县多石峡一带定为河源区,以约古宗列为黄河发源地。至于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则为星宿海的三支。

但这又引申出了一个新的疑问——既然黄河的发源地已经确定,那么为什么仍然不允许人靠近参观呢?这就要结合多方面、多角度的原因的分析。

首先,黄河的发源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它的平均海拔都已达到了4千米的高度,而且当地氧气含量非常稀薄,普通人仅仅登上青藏高原,都有可能发生高原反应并且产生一系列的其他问题,更别说黄河的发源地处于极端天气多发的无人区。即使是科考队前往调查,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做充足的准备。如果随便允许人们进入,那么很容易发生危险,更别说在无人区中还经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

此外,不允许人随便进入黄河源头一带,也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根据资料显示,在本世纪初,黄河源头地区就曾经多次发生断流事件,多处河床纷纷裸露。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如果开放源头参观,那么势必会有大批游客涌入,即使大家纷纷提高了自己的文明素质修养,但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时刻警惕有没有心存歹意之人,恶意破坏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为当地招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必须积极加强各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提升黄河源头一带环境生态质量,推动当地藏原羚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也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污染,以使黄河——我国这条古老的河流继续延绵流淌下去。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也流进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心里,世世代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