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宁夏突厥人他们是如何来到宁夏如今情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过眼青春宁夏得,污人黄土绝堪怜

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

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

塞北江南

天下宁安▼

提到突厥,也许你会想说突厥人不是早就在千余年前,被唐军消灭了吗?突厥人与宁夏怎么可能会有关系呢?

其实当年唐军,消灭的只是突厥汗国的核心层,其边缘部落仍然大量存在,并延续至今,比如在怛罗斯之战中,背刺高仙芝的葛逻禄就是西突厥汗国众多附属部落中的其中一个,除此之外还有突骑施和钦察人,前者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而后者则在中世纪时期来到了埃及,甚至还在13世纪时建立了一个国家,其就是著名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伯海里王朝)了。

其次突厥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众所周知,起源于草原的众多部落,不像农耕文明地区那样有明确的种族划分,比如匈奴部落就未必全是纯正的匈奴人,东胡人、北逃的中原人以及部分羌人,只要说匈奴语或被匈奴王庭所统治,那么你就是匈奴人,这是草原地区的惯例,而突厥也是这样,今日自称突厥人的民族,其实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比如土耳其人、哈萨克人以及阿尔泰人等数十个民族。

其实当年突厥人西迁,基本是沿着匈奴人的西迁路线行动的。当年匈奴人由于接连受到中原王朝军队的毁灭性打击,再加上草原的经济过于脆弱,严重缺乏抵御重大打击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而这也是草原民族很难长期占据那里的原因之一。在匈奴汗国灭亡后,部分匈奴人纷纷往西迁徙,并最终席卷了整个欧洲。

匈奴人当年并不是统一行动,且早历史上有白匈奴这一说法,其主要盘踞在伊朗高原北部草原地区。而南方的萨珊波斯人,当年为了抵御白匈奴人的入侵,在今里海东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部修建了著名的戈尔甘长城(也就是俗称的红蛇墙,全球第二长的长城)。

戈尔甘长城▼

而在我国,也有大量突厥人的存在,比如哈萨克族、撒拉族。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系“散鲁尔”的变音,简称“撒拉”。

据考证,“撒拉”这一名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西突厥时期乌古斯部的撒鲁尔(salur)部落。撒鲁尔又译作“撒罗尔”或“撒卢尔”,为乌古斯汗6个儿子中五子塔黑(tag)之长子,撒鲁尔意为“到处挥动剑和锤矛者”。

汉文文献对“撒拉族”这一称谓记载有十几种之多,大部分是“撒拉尔”或“撒拉”的不同译名,如“撒剌”、“撒剌儿”、“沙剌”、“沙剌簇”、“萨拉儿”、“撒拉尔”、“撒喇”等,而邻近藏、汉、回等民族称之为“撒拉”,土族称之为“撒勒昆”。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撒拉族”。

而至于撒拉族的族源,根据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从土耳其来的,一说是从新疆哈密来的,一说是从撒马尔罕来的。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撒拉族源自中亚撒马尔罕。

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

撒拉族的祖圣尕勒莽、阿哈莽的坟墓与《古兰经》手抄本,至今仍在街子清真大寺内保存。街子清真大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三兰巴亥村,珍藏着撒拉族先民年前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

且根据一本土耳其文著作《回族源流考》中记载:“原住在撒拉克(今土库曼境内)的尕勒莽和阿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族一百七十户,离开此地东行至西宁附近定居下来。”从民族习俗来看,过去撒拉人结婚时往往表演“骆驼舞”或“骆驼戏”,其内容就是追述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迁来的经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当年东、西突厥汗国灭亡后,中东地区就有大量突厥人生活在这里,只不过由于阿拉伯帝国的快速崛起,这些突厥人在当地没有形成自己的国家,而且接受了伊斯兰教的教义,甚至在伊斯兰教门中还很有威望。既然撒拉族的祖先在当地生活的很好,为何又要向东迁移呢?

根据相关传说记载,撒拉族的祖先由于受到撒马尔罕统治者的诬陷险些命丧于此,虽然最终得以沉冤昭雪性命得保,不过也只得离开这里了,最终来到了中国。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当年撒拉族祖先就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并最终定居在青海循化(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说到丝绸之路,需要注意的是,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说法是年时,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而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也不是中国人提出的,其是由法国汉学家沙畹首次提及的。对于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最早叫法其实是玉石之路。起初在河西走廊上,最主要的货物其实是和田玉,而这也能从只有“玉门”而没有“丝门”就可以看出来,而至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传统叫法其实是出现于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

而且在隋唐时期,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就通过海路进入中国,在今天的广州、杭州甚至是中原地区的开封,就有他们生活定居的痕迹,而且今日中国,就有不少人是他们的后裔,比如江苏扬州菱塘回族乡(也是江苏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回民同胞,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撒拉族祖先到青海循化定居后,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杂居融合、繁衍,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撒拉族。

撒拉族先民自元代由撒马尔罕迁入中国境内后,即受到元统治者的优遇,其首领尕勒莽被授予积石州的世袭“达鲁花赤”。尕勒莽之孙韩宝于明洪武三年(年)归附明朝,三年后被授为积石州千户所的世袭百户,职衔是“昭信校尉管军百户”,正式确立了土司制度,拨属河州卫积石千户所。韩宝成为撒拉族历史上的第一任土司,此后子孙相传。正统元年(年),韩贵因征战有功,被授副千户职,调赴凉州御敌。清代承续明代旧制,由地方官吏委任,称外委土司。

其实在元代因战功被授予官职的不仅仅是撒拉族,南宋末年,忽在必烈迂回夹击南宋的远征军中,就有一支契丹人的军队(统领为原辽国将领耶律忙古带),而当蒙古人占领了云南之后,这支契丹人就在云南地区定居了下来,如今多自称为本人(也称蒲满人),繁衍至今已约有15万后裔,其中有9万分布在云南省施甸县,多为蒋姓。

契丹人跟随蒙古人

迂回夹击南宋▼

今日的撒拉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郸乡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散居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以及甘肃省夏河县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而由于今日宁夏南部地区(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归甘肃管辖,故今日宁夏部分地区也有少量撒拉族同胞生活在这里。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境内的撒拉族的人口数为人。近些年来,宁夏发展速度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多条铁路(包兰铁路、干武铁路以及平汝铁路等)和高铁(银兰高铁银中段于年12月29日正式通车,宁夏自治区的首条高铁)相继建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银兰高铁银川站▼

其实别看宁夏远离中国经济中心且位置偏远,若跳出黄土高原,放在更大的格局内来观察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以宁夏为中心,西南是干燥的陇右地区,有河西走廊可以直抵青海和新疆,甚至可以通过铁路抵达中亚和西欧;而南边是温暖湿润的川云贵地区,有“蜀身毒道”通往印度和东南亚;北面是辽阔的蒙古草原,有草原丝绸之路加强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联系;东边适合农耕、经济发达的关中、华北地区,有黄河水道与东部沿海地区相通。

宁夏可以说是关起门来自成一体,打开门来直通四方。比如宁夏就被唐代人概括为(当时叫朔方):北连河套,西通甘陇,南接巴蜀,东尽关中。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宁夏中国这只雄鸡的“心脏”,必定大有可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