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清代的玉器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再写一篇详细介绍清代玉器的发展史。其实我们在提到清朝玉器时,绝对逃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乾隆皇帝。正是乾隆皇帝对玉器的酷爱,促使清代玉器文化的极速发展,并且超越前面诸多的朝代好几个档次。也正是在康乾盛世的乾隆时期,中国玉器文化达到了最顶峰。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我们就以现存故宫博物馆中的乾隆期大禹治水图玉山来开篇吧。这件被称为世界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足以代表清代中国玉器的巅峰之作。在北京故宫宁寿宫乐寿堂中,你会发现一方超大型的玉雕,其高度2.24米,宽度0.96米,底座为烧古色铜嵌金丝,座高0.6米,整个玉雕重量达一万七百斤,想想都快赶上金箍棒的重量了。玉雕在之上古木丛立、峻岭叠嶂,洞壑溪涧、大禹带领成群结队的劳作者们开山治水,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这尊大禹治水图玉山,无论是从材质、造型,还是工艺和构图上来说,都是全方位的碾压同期甚至以往的作品,称其为王不为过。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局部)你要知道用来雕刻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和田玉原料,开采出来时就重达两万三千多斤。以当时的运输条件,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从新疆的和田叶尔羌地区运送到北京紫禁城,那全程将近有四千公里都是靠的人力和马车。光是送到京师就花了三年时间,在乾隆四十六年到达皇宫后,乾隆让当时宫廷最著名的画匠贾全在玉料上作画,随后运往扬州,为什么要运往扬州呢,我们下面会讲,这里暂不提。到了扬州后,动用当时最有名的玉雕大师们来雕刻这尊大禹治水图玉山,这一雕刻就雕刻了六年的时间。乾隆五十二年时,玉雕由水路运回北京,这一举世之作正式见到它的主人。算下来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完成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年时间,动用了数十万人力物力,耗费银钱无数,这也就是在清朝处于巅峰的乾隆时期能办到。
清白玉透雕鹿人物图圆花囊其实详细研究中国玉器文化,你会发现在清朝以前的玉器,极少有珍品。无论是在材质上还大小及数量上,清朝都是一个巅峰般的存在。又分清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算是清朝的休养生息时期,顺治到康熙,在清朝掌权的前一百年间,盛产玉石的新疆等地还没有收复在清朝版图之中,所以玉路不通,在清朝前期留存下来的玉器极少,仅故宫的馆藏清代玉器中,都没发现刻着顺治和康熙年号的玉器,但从书中的记载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江宁织造进贡的玉器,也多是如汉玉笔架等前些朝代的玉雕作品。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国玉器文化其实和以前差不多,少有珍品,但却有一个好的苗头,在帝国在康熙的治理下,民生逐渐复苏,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玉器文化也开始了全面的复苏。
清青玉四峰形笔架到了中期,也就是由雍正开始,历经乾隆,到嘉庆为止,中国玉器文化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期,尤其是在乾隆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经历的清朝初期的休养生息,此时的清朝经济已经非常繁荣了,玉器的发展较以前有了大的提升,但还称不上高峰。转折点出现在乾隆二十五年,此时的清朝军队平定了准格尔叛乱,将新疆的版图纳入清朝版图之中。在此之后,盛产和田玉的新疆每年光进贡朝廷的玉石原料就将近四千斤左右。这样朝廷再也不缺少上好的玉石原料,再加上乾隆皇帝酷爱玉器,清代的玉器文化自此迎来了黄金时代。
清青玉双猴高峰过后,从嘉庆十八年起,玉器发展逐渐走向了没落,到了道光年间,更是停止了新疆玉石的进贡,这样宫廷制作玉器也就开始停滞不前,再加上此时国力空虚,新疆地区动乱不断,连最基本的玉石运送通道也切断了,皇宫中使用的材料也逐渐由和田玉转变为产自缅甸的翡翠,这在慈禧掌权时期尤为突出,翡翠作品远远超过了和田玉作品。
清乾隆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说到和田玉和翡翠,那我们就来看看同时期较出名几类玉器作品。对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玉器研究,你会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三的作品为和田玉,剩下的四分之一由翡翠、玛瑙、青金石占据。和田玉在清代玉器史上绝对是龙头般的存在,其地位毋庸置疑,就拿我们都知道的玉玺来说,乾隆皇帝一共有二十五方御用玺印,而其中的二十三方就是和田玉玺印。是不是很夸张,除了乾隆皇帝个人的喜爱,也表明了当时和田玉的地位。
清翠耳挖簪翡翠的作品在清代能位居第二,其主要归功于慈禧太后。你要知道在慈禧之前,翡翠的价值在中国很低,所以在文人墨客甚至酷爱玉石的乾隆眼中,翡翠都是没什么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到了清末,新疆和田玉进不到内宫,而色泽艳丽的翡翠独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各地的官员也经常以进献翡翠来取得慈禧的信任,这种情况下,翡翠的价值急剧飞升,最后超过了和田玉,称为了皇宫中的玉石作品的主力。
清青金石牧童骑牛还有比较少见的玉石材料如玛瑙和青金石,作为帝国统治者,这些材料虽然较为常见,但能存在皇室的必是其中的玉料精品。比如红白玛瑙双鱼花插,此玉料一半是纯洁的白色,一半则是鲜艳的红色,这在玛瑙中也是极为的少见。青金石的产地则在前苏联和巴基斯坦等地,在清朝最为强盛的时候,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些都算是清朝的藩属国,每年都会进贡有青金石。在传说中青金石有让妇女生产的神效,故又叫催生石,皇族为了保证子嗣不断,国家繁荣,所以宫廷有很多的青金石作品。
清珊瑚狮子我们在故宫的馆藏中,你会发现有几件很有西风风格的玉器。这也是当时的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一种体现。常见的如痕都斯坦玉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痕玉。它的产地在印度,我们看痕都斯坦玉器,其满满的异域风格,和中国传统玉器造型大为不同,书中记载痕都斯坦玉器以晶莹、细薄为主要特点。痕都斯坦玉器的出现也是在乾隆时期,在平定回部叛乱后,由其执政者每年进贡皇室。
清痕都斯坦青玉镶金嵌宝石执壶还有一种就是巴洛克风格的玉器。巴洛克玉器由西方传入,我们看当时此时欧洲国家的发展,自文艺复兴之后,到了十七世纪下,很多的国家发展非常之快。这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于中国的贸易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很多的西方事物和文化流入中国。如我们非常了解的著名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就经常伴在皇帝左右,交流其西方文化艺术。郎世宁参与设计的圆明园西洋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清乾隆·会昌九老图玉山至此,我们就对清朝的玉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我们简单地讲述,我们也能了解了清朝玉器这一中国玉文化中的最后一座高峰,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极为珍贵的玉雕作品。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大家也对玉器的兴趣逐年增加。很多人们都开始学习赏玉、玩玉和藏玉,对玉的热情十分高涨,这对中国玉器文化来说是非常好的表现。只有由衷的喜爱,才能刺激其发展,也希望能在不就的将来,中国的玉文化能再创高峰,站在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