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民采玉石不慎掉入悬崖,无意中却助千年蟒

缅甸玉又称翡翠玉,曾在我国的清末民初风行一时:如清朝内务府大臣荣禄的一只翠玉翎管,价值黄金两。30年代中期,北京翡翠大王铁玉亭有一副手镯,以银元卖给了上海的杜月笙。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清末民初,在中缅边境靠近野人山的深山老林里有一个小村子,村子不大就二十几户人家,都以采玉石、雕琢玉器为生,在那个年月,玉器虽是王侯将相追求的最好装饰品,但是这些采玉、雕玉的工匠却是苦苦的挣扎在生活的边缘,手里明明握着价值连城的宝物,却被官府欺压,以最低廉的价格收走,还要承担官府年年摊牌的任务,完不成就有掉头之罪。村子里人大多是当年为了讨生活来到这里的穷苦玉匠,王子瑜是这里的村长,也是现在最好的玉匠,原石在他眼里就像透明的,哪块石头里藏着宝贝那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雕刻的技术更是巧夺天工。曾有多少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私底下找他求宝贝,但是王子瑜坚守着祖辈的誓言:玉石都是有灵性的,该出世的宝贝自然会出的,绝不是人可以控制的,让更多宝贝藏于地下那就是造福。王子瑜对这些求玉的都以眼拙手笨为由推辞了,仅仅靠雕刻玉石养活着一家老小,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年,据说是当今太后要过寿诞,那些找机会讨欢心的达官贵人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以为当朝一品的高官找到了这里,让王子瑜找一块最好的玉石做寿桃,并在其上面雕刻上九九八十一各不同字体的寿字,作品完成之日就是他升官发财之时,开始时找人跟王子瑜商量,遭到了拒绝,最终,这个高官将王子瑜几家老小及村里的所有妇女、儿童统统抓了起来,逼着王子瑜带着玉匠们进山寻宝,如果过了期限仍然交不出宝贝就杀了所有的人。百般无奈,王子瑜带着一帮玉匠进了深山密林,苦苦寻找了近一个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玉石。有人提议就此跑了吧,回去也是个死,还不如逃亡他乡另寻生路。可是王子瑜心中不忍,那可是几十条人命啊,况且都是妇女、儿童。这天,王子瑜让众人在临时搭建的帐篷歇息半日,他自己拿了根撬棍就进山了,突然,乌云滚滚,完全遮蔽了太阳,瞬间进入了黑夜,王子瑜想往回走,可是已经寻不见来时的路径,黑暗中,他感觉眼前金光一闪,脑子里灵光一闪,他摸索着顺着闪光出就走过去。此时天气又发生了变化,虽然黑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隐隐,但是却滴雨未下,王子瑜自幼就听老人们讲过很多深山老林里的奇异故事,这情景太像蛇化龙渡天劫的描述了,正想着,一片白光闪过,紧接着惊天动地的一声雷鸣,王子瑜吓得往前猛跑,生怕殃及了自己,紧接着群雷轰鸣,王子瑜的耳朵几乎都被震聋了,突然脚下一空,身子失去了支撑,直直的坠了下去,原来不知不觉中他跑到一处悬崖上,就在王子瑜觉得此生就此了结的时候,感觉身子被什么东西裹住了,停止了下坠,一股腥气直冲鼻孔,他睁开了紧闭的双眼,看到一个斗大的蛇头,吐着红红的信子,双眼直直的盯着他。一条通体白亮的巨蟒接住了王子瑜的身体,巨蟒用身子裹着王子瑜却力度适中,只是吐着信子,眼睛死死的盯着他,王子瑜瞬间明白了,这是一条正在渡劫的千年巨蟒,抬头看看天上的乌云呈旋涡状,似乎是正在聚集更大的能量,准备给渡劫的巨蟒最后一击,王子瑜虽没有渊博的学识,但是这些传说他还是知道的,蛇在渡劫化龙时,都会找人讨封口,渡劫能否成功都在那个人的一个字,如果见到它的人说蛇,那渡劫百分之百失败,就会玉石俱焚,灰飞烟灭;如果见到的人说龙,那它就可可以成功飞升,化蛇为龙。王子瑜虽然明白这些,可是这条巨蟒从未见过,究竟是好是坏,他不清楚,万一是条恶蟒,那渡劫成功后也会成为恶龙,自己岂不是助纣为虐了。想到这里,他也闭上眼睛等死,闭口不言,他以为这条巨蟒肯定会恼羞成怒或者放开他掉下悬崖摔死,或者用身体将他缠死,可是他感觉身体在慢慢的上升,睁开眼时,看到巨蟒已经将他带到了悬崖顶端,将他放下后,巨蟒回头看了他一眼,就摆动着身体等待着天雷的最后一击。王子瑜瞬间羞愧万分,为自己龌龊的想法自责,他脱口而出:“龙,你是龙,你一定会渡劫成功的”,话到雷到,天上的乌云已经聚集了最大的能量,顺势劈下,可能是王子瑜的话起了作用,感动了上天,一道白光劈在了王子瑜和巨蟒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在王子瑜被震晕过去的一刹那,他看的巨蟒腾空而起,一阵奇香中他昏死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微微睁开眼睛,树叶间落下的阳光让他重新闭上眼睛,适应了好一阵,他爬起来看到自己就躺在悬崖边上,摇了摇头,好像一切都是梦,突然他看的旁边被劈开的石头,里面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原石。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无云,不知道那条龙去了哪里。王子瑜寻路返回,找来其他人,抬着原石回了村,锯开后真的是一块稀世珍宝,经过众人几个月的日夜雕琢,终于完成了任务,救了全村老小的性命。玉石被运走的第二天,王子瑜就带着全村老小进了深山,据说是得了那条龙的指引,去了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不参与世事的纷争。勿以恶小而为之,多多行善,必有后福。(故事有真有假,切莫对号入座,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