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华玉文化的时空脉络
三星堆现有件玉石器的成分信息全部公开
从年三星堆月亮湾出土第一件玉石器文物至今,三星堆玉石器终于迎来了真正独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年4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对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石器进行了联合研究,这是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藏所有的玉石器进行的首次系统性、全面性的科技检测,也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下称“地空学院”)的首次交叉学科重要合作。
“到现在为止,我们团队是第一个对三星堆玉石器做系统、科学、全面研究的,包括已经被发掘的一号坑、二号坑,也包括三星堆城镇遗址和墓葬遗址,现在博物馆和文保中心库房保存的出土玉石器,我们一点不落全都进行了科学检测和分析,总共件,测量重点是‘料’和‘形’这两方面。”本次科研项目的团队负责人、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鲁昊一语道破了此次研究的特殊性之所在。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实地数据采集完成后,科研团队迅速将数据结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权威学术刊物《故宫博物院院刊》9月刊中。可以说,这样以仪器测量和数据分析为研究方法的项目,填补了三星堆玉石器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这次研究获得的三星堆玉石器的原料和形态这两个主要方面的数据,可以为以后三星堆玉石器与其他地区、年代的玉石器进行对比研究时提供基础依据,有助于解读早期中华玉文化的时空发展脉络。
在三星堆发掘集中报道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会议室里见到了这项研究团队的三位主要成员:鲁昊、付宛璐和柴珺。三位北大博士看起来都十分年轻,鲁昊、付宛璐都是“85后”,分别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和地空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纪最小的柴珺则还是北大地空学院的在读博士生。谈到他们的“成团原因”,三人不约而同地回答道:“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统一的目标。”
为什么三星堆研究中人们更重视青铜器和金器,而忽视了玉器?
“大家对三星堆遗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