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卖一眼假和田玉被拆穿后居然

和田玉本身先天的难以界定产地、产状,即使确认子玉身份后也难以准确的评估价格。这也无需参玉在此老生常谈了。不必说是咱们这些爱好者,就是不少资深业者也可能一时不慎而打了眼。在近二十年的学习、收藏与研究中,笔者见到过太多光怪陆离的事情,逐渐对这种事情变得释然了。

实话实说,我本就不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在岁月的摧残下甚至还有些得过且过,偶尔遇上有人售卖的和田玉质量有问题,我也多是略加暗示一下,彼此心照不宣的退货了事。毕竟咱也不是王海那样的职业打假人,事不关己地高高挂起才是明智成熟的上选。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那种天生奸徒的,前不久就有数位和田玉爱好者在购物失败后发来了一系列的售假者的视频。据上当受骗者描述说此君每日在网络上煞有介事地宣传和田玉知识,似乎也无甚错陋,俨然以宗师自居。

加之其自称身处新疆自治区首府,久而久之大家便对他信之不疑。而且此君在售货前极尽表演之能事,信誓旦旦地承诺有任何质量问题随时退货,这几位爱好者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几个疗程,没想到还真见效,一下子都被“药”翻啦!

但这还只是个序幕,真正的好戏在于这几位消费者先后发现自己买到的多为“直闪石”、“浆石”这些与和田玉擦点边的假货时,纷纷重又找此君退货后,这人先是以他们当地的质检机构能够给此类石头出据证书为由,拒不承认售假。

之后又以所售产品均为从其他商家处借货,交易完成后钱款已清为由,悍然否认自己此前宣称的“无理由退货”。此时候已经露出了其“要钱不要脸”的狰狞面目。到了这个地步,在消费者再三声讨之下,此人居然放出了“有本事你就到乌鲁木齐找我来试试!”的狠话,干脆把曾经百般阿谀谄媚的消费者拉黑了事。

这一套“硬刚”、“硬怼”迷之组合操作恐怕要将相信打假的我们看得大跌眼境,是谁给了此君这般的底气?公然售假,在被拆穿后仍然可以大义凛然地死不认账。只要有人对其所售商品稍有质疑便倒打一耙说:“你们不是新疆人,不可能懂和田玉,其它地方的人怎么可能会鉴定和田子玉?你们那些都是伪专家。”

听他如此振振有词的指责我们这些没能出生在西域的和田玉爱好者,参玉只想说乌鲁木齐与南疆隔着沙漠瀚海,其飞行里程与和田到北京、上海也相去无几,作为省会,在和田玉这个问题上它本就不存在什么太强的地域优势。

众所周知,其在贸易、生产加工等环节中的份额。尚远逊色于苏州、上海、河南等地。而对于玉石本身的科学研究更是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诸多大学与科研院所。对玉文化的探讨也落后于宋代就已起步的江浙、京冀等地。距离产地并没有咱们想当然的那么近,又找不出几个有见术的学者与收藏大家,这可能就是乌鲁木齐在和田玉产业中的尴尬地位。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其在旅游商贸中的占比啊!

在此乱象之下参玉还是想探讨一下其形成的原因。其一我们得承认,由于各地所施行的行业标准确实存在着差异,所以关于和田玉的检验证书本身的确也有着争议性的问题。其二是目前能出据证书的机构遍地开花,此中也难免泥沙俱下。其三是到了实际的执行层面,人为操纵空间太大,我们是个人情社会,这里也不必多说,你懂的。

其四是在多方的努力下,目前国内确实有几家正规珠宝检测实验室在子玉鉴定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该试验设计思路尚且存在一定的漏洞,有可能出现误判或者为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如此一来最权威的行业监管机构反而在自己的和田玉鉴定证书上标注了“该玉器上具有新疆子玉特征”、“褐色区域颜色成因未定”等模棱两可的词句。(这实际上是利用文字游戏在为自己免责预留空间。)

检测鉴定已经基本难以一锤定音了,售假被识破后也不太可能实现依法维权,还不趁此天赐良机肆意斩杀咱们这些消费者,那些无良奸徒又岂能安寝呢?现实如此残酷,咱们今后又该凭借什么去安心购玉呢?

其实乱相也是一柄双刃剑,假货卖得通行无阻的同时,许多和田玉真品反而滞销。这就像社会失去了公平竞争机制,酒囊饭袋自可稳居高位,饱学宿儒自然就得郁郁不得志地在底层为五斗米折腰了。此时您如果能拥有一双识珠慧眼,捡漏和田子玉也就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易事。

讲到了这里同参诸君可能也都明白了,在和田玉收藏上大家确实存在太多的认知差异,但本着去伪存真的初衷,与同好们求同存异的讨论具体的问题,教学相长间与美玉结善缘便罢了。那些说咱不懂玉,又大肆售假的,我们大可以顺着他们的思路,既然你说我看不懂您卖的那些“宝贝”,那看不懂的东西我不买,我就不在您那消费好啦。智商税最多交一次也就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