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和田玉的市场环境,因为言及评估必然无法脱离市场,而市场又是由物和人共同构建的。物是静态的,其知识和信息相对易于掌握。但人是活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人为因素才是和田玉评估中的难点所在。
除了消费者和商家,这个领域其实还有一个角色,就是监管者(尽管这个角色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我们也不得不对其略加介绍),作为珠宝行业的裁判它在这场游戏中确实处境有点尴尬。一方面正规检测实验室在国内寥若星辰,自称珠宝检测机构的草台班子却星罗棋布,尤为耐人寻味的是和田玉检测最为混乱的却是它的原产地新疆,在一次对乌鲁木齐某玉器城的突击检查中,甚至发现了十七八家完全无资质的伪珠宝检测实验室,令人发指的是它们不但没有专业人员操作,甚至仅有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塑封机等简单的办公设备,至于专业珠宝检测设备,现场只发现了几台电子天平。而另一方面,在大的政策环境下,前些年对珠宝检测有一定建设性意义的注册质检师等行业资质相继被取缔,专业人员素质趋向鱼龙混杂,也令珠宝检测机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作为爱好者,在以上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已无可能指望外力帮助,只有靠自己,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夺得心爱的和田玉精品。外在环境大体介绍完毕,我们言归正传,讲讲如何在这种氛围下对和田玉进行评估。
一、怎么“评”
所谓评,要在识别和田玉真伪的基础上,依据其玉质、玉色、皮色、结构、老熟度、脂粉度、糯性、瑕疵程度、形体流线等原材料质量标准,结合其设计创意、雕刻工艺的完成度,与文化内涵承载价值,以及作者知名度等人文因素,将该件玉器划入行业体系的某一等级。看似简单,要完成这一操作,需要我们了解玉石物质层面的基本信息,同时对玉雕制作工艺加以研究,最好是能加以实践。更难的是要对以和田玉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入钻研,话说笔者虽然在这方面也下了几年功夫,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切顺利的话,恐怕也需要再经十五年的刻苦学习方才能有小成。当然这一工程漫长浩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从脚下行起,日复一日。
二、如何估
估价要以我们刚才谈及的对于具体和田玉商品的评级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要了解和田玉的原料成本、雕工成本,加以合理的商业利润。同时还要结合以往的市场行情、同类产品的拍卖成交价,以及整体市场的同类商品存量,消费者对此类玉器的消费热情与价格心理预期,综合以上因素才可能对一件和田玉制品给出较为合理的估价。在这一过程中切忌立场问题。评估者必须是出售者与购入者之外的中立第三方。因为在这一评估过程中,心理因素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参与其中,如果你是个商家,见到自家的商品难免会敝帚自珍的将其价值看的过高,而如果是别人的东西,那对不起啦,它必然会遭到低估的厄运。所以评估的这一阶段放平心态,将自己置身事外才能给出较为公正的第一印象分。
但审慎起见,在交出这份答卷以前,我们还需要加以复审,转换自身立场,扪心自问,如果你是买主,这件玉器,以这个价格,你自己会买吗?而调过头来,推己及人的想想,如果你是卖主,这件玉器,这个价格你认卖吗?只有在这种将心比心的推导之下,才可能给出双方共赢的市场化交易价格。
当然以上的和田玉价格评估是基于笔者多年经验下的一厢情愿,难免与当前的现实情况有所冲突。时下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的是专家们兴高采烈地喊出:经研究,这件藏品我们给出XX万的参考价的画面。此刻台上台下一片其乐融融的掌声,试问这时候如果有个实诚的委托者问上一句:专家,我这件东西按照您说的价格打个五折,您把它收下吧?接下来会是何其尴尬的场面?而那些在网络平台上每天赔本为爱好者“放漏”的直播者们?你放的漏,我打折还给你,你咋还不捡回去呢?这一切都是来自于那句害人不浅的“黄金有价,玉无价”真没有价,又怎么会有交易呢?成交价不一定合理,但总是个价格吧?要真是博物馆的藏品,你给估个价?人家卖你吗?所以说凡是商品必有价格,也可估价。毕竟它还不是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