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的本意明显是在称赞玉石的价值尤胜黄金,这也反映了过去人们对和田玉的喜爱之情,谁又能拒绝无价之宝的诱惑呢?但时至今日情况似乎有所改变。
这当然还要感谢那些混入玉商中的害群之马,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漫天要价,其副作用之一便是叫我们这些爱好者暗生和田玉根本就不存在可靠定价标准,而全凭卖家一时兴之所至的信口开河而已。
那么和田玉到底有没有一个靠谱的定价机制,又当如何对其评估衡量呢?首先作为商品的和田玉无论贵贱,必然还是要有其价格的,要不然咱们又是如何交易入手的呢?要说无价,那么可能两岸故宫与各大公立博物馆中的和田玉藏品真的无价,因为买卖那东西要的是命,而非银钱。
然而对于和田玉的定价一直是业界的一大难题,因所处位置不同,立场各异,分为多种流派。作为经常购物的爱好者,参玉个人更倾向于由原材料加上工艺费用,并结合上市场供求关系,拍卖成交记录、宏观经济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加以评估。如果是和田子玉那还要考虑上本季的产量与前景预期,综合考量才有个大体的估计。
这样表述太显空洞,具体应用到和田玉的消费中也难以掌握,毕竟子玉的品质差异过于微妙,市场化程度又不太高。如此一来与之情况相似,而品质又更为清晰的翡翠就可作为参考了。例如在它们行当里一直就流传着“三个月不到广州,就看不懂翡翠价格”的句话。
可见玉石市场是个价格波动何其敏感的领域。当然翡翠品质分级更为明确,只要掌握住“水、种、色”还有货形也就大概有个尺度了。和田玉则不然,产地产状都是拦路虎,哪怕你是个资深业者也难轻松跨越。
更何况油份、脂粉、糯性、白度、老熟度这些看似明确实则感性含混的指标,又将如何权衡加以评价呢?加之和田玉的雕刻工艺贯穿人类文明,更为繁多复杂,又要对子玉身上常见的减分项——瑕、裂、沁、浆等加以考量计算,这也就决定了和田玉的价格评估非二三十年的硬功难以练就。
只要别太过心急,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田玉的交易价格总还是有些踪迹可寻的,但究竟是黄金价值高还是和田玉更保值,这就叫人争论不休了。一般在世俗的眼光中当然还是黄金更为名贵,且如今每个人都会道一句“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但放眼今天的国情,作为手握核武的五常之一,再想把崛起的我们拉入百年前的丧乱似乎已经不太可能。而黄金放到前些年刚富起来的那个阶段,人人脖子上都拴条颈椎劳损的养成神器倒也合适,只是如今再戴这东西就未免粗鄙了。
土豪已然为人所不齿,文豪一时半会儿又难以企及,咱姑且先附庸几天风雅,配上枚和田子玉小件儿,闲来盘磨时翻翻早已蒙尘的典籍,啜口清茶,静待自己火气尽退,华彩渐生,岂不好过穿金戴银的去追腥逐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