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石其实你真的不懂和田玉

最近十年可谓是和田玉的黄金十年,一则机器化大开采,涸泽而渔的挖出了前所未有的海量精品籽玉原料,另一则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雕刻名家,他们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雕琢出大量的玉器精品,同时近乎全民皆兵的收藏热,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们也都蜂拥而入,进入到了和田玉领域。

这显然大大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也留下了矿产枯竭的隐忧,掺入了审美异端的砂子。例如咱们今天要分析的,用评价奇石的眼光去考量和田籽玉的优劣,这就是吹入玉器行业的一股邪风,在炒作者的推波助澜下,使广大爱好者蒙受经济损失之余,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畸形价值观中。

(灵璧石)

为了洞悉这种审美的源头,咱们还是先要从中国传统的奇石评价标准谈起。最为著名的奇石在国内有四种,太湖石、灵璧石、昆石还有英德石,这几种观赏石中,除了灵璧石偏重钟磬般动听的声音以外,其他的都主要侧重于造型。

(昆石)

而传统上对于上述几种奇石的形态,懂行者都要求“瘦、透、漏、皱”这几个指标。所谓“瘦”是指奇石最好形削骨立,暗含着一股精气神。而“透”则是要求石材局部前后贯通,给人以灵秀之气。与之相似,“漏”是要在奇石上多有孔道洞穴。至于“皱”则是指石材表面凹凸不平,褶皱纵横。

(太湖石)

符合这几个众所周知的审美标准之外,资深的奇石藏家还有另一个整体上的造型要求,就是“云头雨脚”。这样讲今天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可能难以形象理解,大家可以参照核弹引发的蘑菇云,就知道“云头雨脚”是什么样子了。

(英德石)

这种头重但脚不轻的形态,主要应用于评价单体观赏石,同时也常被用于衡量角制“奈何杯”的形体优劣。当然这点在今天的文玩收藏界中就鲜为人知了。既然言及用于置于室内案头的精品单体奇石,咱们还要介绍一下它们的另一用途,就是堆砌于花园中,成为假山造景。

(米芾拜石)

不管大小和陈列区域有何差异吧,自古以来,真正的奇石玩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他们不过是想将平日难以企及的秀丽山水置于身边,以期案牍劳形之余聊以遣怀罢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奇石东坡肉)

传承千年的传统高雅奇石审美粗略的讲到这里,下面咱们再说说比较世俗初级的奇石审美观,那就是“像形”。说来也简单,在咱们的孩提时代,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看着一块剥落的树皮像人脸,瞧着一颗石头上的花纹像孙悟空,真的很有趣。这种幼时的心理发展到极致,就是台北故宫馆藏的那方“奇石东坡肉”,总的说来,这种奇石价值观深入人心,普及性较强,但并不高级。

(释迦摩尼佛讲经图)

请见谅,但参玉全无冒犯之意,诸君可曾记得,在以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