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岁月递嬗,文字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迁变,以至于同名异趣、异名同谓的事物大有所在,于不同时期又不尽相同。如果不了解历史,不明晰变化,很容易造成想当然的误解。而这种情况恰好也发生在“翡翠”身上——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翡翠”基本上都是指不同的事物。
01
从“翡帷翠帐”到“点翠首饰”
最早的“翡翠”并不是指宝石,而是指鸟的羽毛。在战国屈原的《招魂》里,既有“砥室翠翘”的诗句,也有“翡帷翠帐”的文辞。翠鸟尾上的羽毛不是用来点缀居室,就是用来装饰帷帐,还是祭祀里不可或缺的道具。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两汉时期。在《淮南子·人间训》里也提及“翡翠”,高诱注:“翡,赤雀;翠,青雀。”同一时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里更有“错翡翠之威庭,缪绕玉绥”。由此,我们得知,作为羽毛制品的翡翠,当时是妇女的装饰,佩戴在头上。根据《周礼》,西周贵妇随丈夫参加祭祀活动时没有冠饰,她们头戴假髻,假髻之上安插首饰。秦汉时期仍然沿袭这套风俗。在汉代,皇太后参加谒庙典礼时头戴假髻,假髻上插有翡翠羽毛制成的凤凰形饰物。从此以后,佩戴翡翠羽毛的风气在宫廷内外的贵妇当中日益多见。这大概就是后来流行的点翠首饰的源头。可见,这种首饰源远流长,上自高古,延至清末。
帝王绿翡翠串珠项链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品
02
青金石里的“翡翠”
在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文里,“翡翠”还可以表达为宝石。
东汉班固《西都赋》里有“翡翠火齐,含耀流英”的诗句。梁朝徐陵《玉台新咏》序言:“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火齐为水晶球,“翡翠”与水晶和琉璃为同类,可见它不是羽毛,而是宝石类。
这种表达在唐宋期间见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北宋欧阳修《归田录》里的记载:“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颖川时以示僚属,座有真宗朝老内臣邓保吉者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其后余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研中磨墨,始知翡翠能屑金也。”
欧阳修记录自家收藏了一只精巧古朴的玉瓶。他先后将其展示给梅圣俞、僚属以及太监邓保吉鉴赏,得到的答案是碧玉和“翡翠”。作为佐证,邓保吉还提到宫内收藏的“翡翠”盏,可见其珍贵。与此同时,他还对“翡翠”进行测试,得到“翡翠”屑金的特性。
这段文字出自名人大家对于“翡翠”的论述,为“翡翠”刷出了存在感,不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