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正宗和田子玉,不买后悔,买了更后悔

在聊和田玉之前,笔者想先问候一下诸君前几年高价购入的那些所谓“文玩”们,不知道它们在你的身边还好吗?反正我的朋友们在一阵勤奋地刷洗后,如今已经将之抛诸脑后,躺在抽屉里蒙尘了。记得在那个阶段,我就曾屡次规劝他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流行就盲目跟风,冲动购买这些东西。他们美其名曰“菩提”的,不过是偏远山区出产的树籽,一年一茬的生长速度,早晚会因供应过剩而崩盘。而从审美上看,一时的风潮也难以持久,松石、琥珀、蜜蜡这些配饰何曾做过主角?做为其文化基础的藏传佛教,也不可能在华夏大地普及。这点哪怕是在一度受到统治者重视的元代和清代都未能实现,何况今天?如果你偏生要认为他有什么收藏玩赏或者保值升值的特性,那么参玉劝你去博物馆看看,青铜、陶瓷、玉器、字画、文房杂项…这些串串儿又占比几何?它们又何曾占据过哪家正规拍卖行的C位?点到即止吧!还是聊回我们的和田玉,不过之所以有前面的这一番论述,也是由于它与我们今天的话题,从逻辑上有共通之处。在和田玉初级爱好者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心理:能碰到正宗的新疆和田子玉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还管它什么瑕疵?只要价格便宜,那就照单全收。粗想时这种思路似乎也合情入理,我有时甚至还会由衷地对这些人的胸襟豁达感到敬佩,但在为其鉴定玉石的实践中,参玉却不禁扼腕唏嘘。你能想象有些正宗和田子玉是能够令一个痴迷于此的人作呕的吗?其一、是有些子玉绺裂纵横,伤痕遍布,几欲解体,让人一观之下,顿生惨不忍睹之感。其二是某些和田子玉浆石蹿入,糟朽不堪,加之别有用心者利用这种松懈的状态加以第二次人工染色,更堂而皇之的以黄沁子玉之名售卖,可谓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丧心病狂”一词。其三是部分子玉质地疏松,甚至呈片状千层饼结构,又在河水中沁入了大量的杂质,水草花、蜈蚣腿、钉子纹,猴毛、火龙果,桂花糕之流,这些杂质少量的生长于子玉的边缘,本也无伤大雅,有时又可作为子玉的鉴赏特征。但如果肆无忌惮地遍布全身,难道你看了不会产生密集恐惧症吗?其四是与之情况相似的少数青花子玉,黑色石墨要么漫山遍野的任意施为,要么就是酣畅淋漓的堆积成团块状,这成分比例也太高了,有时参玉真想问问,以此为墨玉招摇过市者,你这全无温润可言的东西是玉么?你喜欢和田玉还是煤球?我也承认,用科学的眼光去看,这些东西,确实可以叫做和田子玉。但它可以伴随人类走过近万年的文明进程,咱们还要从审美与文化的视角去考量,在河水的自然淘洗中,不会将某些糟粕完全剔除。你去买颗纯正海黄或小叶紫檀原木回家,难道就不去除其上的枯枝败叶了?同样,即使是生长在玉龙喀什河的子玉,也必然是琼瑶罕见,腐朽为多。以往的玉农们常因这些子玉瑕病过多,弃之不用,可视作尾矿。如今由于爱好者众多,良玉难求,有人便将这种原石包装成所的谓“玩料”,专门出售给刚入行的小白,也有人顺其纹理,将之刀刻斧剁为劣质雕件,专供给贪小便宜的买家。孰不知,这种看似的“漏”,便是长久以后你眼中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鸡骨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