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首发百家号,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和田玉牌玉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同时还蕴含着极其厚重的人文内涵。
对于每个爱玉朋友而言,如何挑选一件可心的玉器,是迈上自己玉路人生的第一步。
对于和田玉器的选择,大致可以从玉质、工艺和品相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首先,玉质温润细腻。
和田玉的玉质优劣直接决定着玉器成品的最终价值。
和田玉的玉质主要由玉石的润度、细腻度和浑厚度等几项指标构成。
和田玉兔一、润度。
润度又称“油润度”或“脂份”,是指玉石表面的顺滑温润程度,优质和田玉无一例外地都拥有极佳的润度。
古代成语“珠圆玉润”中的“玉润”就是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最终总结出的玉质核心判断标准。
“温润”是和田玉品质内涵中核心价值的体现,所有玉质评判标准都是在“温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出众的润度,和田玉的玉质优秀就无从谈起。
和田玉挂坠和田玉的润度主要是由玉石原生矿物在成矿过程中的发育完善程度决定的。
同时,加工工艺对玉器成品的润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玉器加工过程中的打磨和抛光,其中“亚光”和“亮光”两种表面处理方式会使玉石润度产生一定区别。
但总体来说,和田玉的润度和脂份本质上还是由玉石原生矿物先天决定的。
碧玉香炉对于润度的主要判断方法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玉石表面的润滑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将“油腻”、“光滑”与玉质的“温润”相互混淆,对玉质温润感的准确判断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来细心体会。
同时,有些玉器在销售时涂满了“水蜡”等润滑油脂,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玉石的润度,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将玉器表面的润滑物质清除干净,再细细观察和上手体会。
和田玉黄沁挂坠二、细腻度。
细腻度是和田玉的内在特征之一,玉质细腻与否直接决定着玉石的物理特性。
由于和田玉矿物晶体的分布有如毛毡一样紧密编织而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巨大。因此在全世界的宝玉石中,和田玉的抗压硬度最大。在中国传统玉文化中,这种抗压硬度又被称为“韧性”。
正因为和田玉具有出众的“韧性”,因此在玉器加工过程中,既坚且韧的和田玉不仅可以实现极其繁缛细腻的艺术表达,同时又不易“崩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和田玉把件和田玉的玉质细腻与否直接决定着玉石的“韧性”,优质的和田玉一定是非常细腻的。
对于细腻度的判断方法是通过手电筒等强光源对玉石进行照射并观察,由于和田玉具有一定的透光度,因此随着光源的调整和移动,玉石内部的“结构”状况会一目了然。
在光源照射下大部分和田玉会显现出内部结构,一般来说呈现“米粥状”或“云雾状”,而和田玉的结构越小、越少则玉质越细腻,反之则说明玉质不够细腻。
和田玉挂坠三、浑厚度。
浑厚度是和田玉特有的玉质评判标准之一,传统玉文化中又将其称为“缜密”。
由于浑厚度不像润度那样可以通过触觉去感知,也不像细腻度那样可以通过视觉去比较,因此一直以来很多人对浑厚度的认知较为陌生。
事实上,品质出众的和田玉一定是浑厚凝重的,比如大名鼎鼎的“羊脂玉”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质若凝脂”。
和田玉把件为什么古人要尤其强调“凝脂”呢?
我们知道,加热融化后的羊油是透明的,而放凉凝固后的羊油才叫“凝脂”。这种从液态到凝固状态的转化过程,羊油最主要的外在特征就是浑厚度发生了变化。
因此,古人用凝脂来比喻优质和田玉,实际上是对和田玉的玉质浓郁程度的形容。
我们知道,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份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类矿物构成的,而玉石中的透闪石含量越高,玉质一定会越优秀、同时玉石的色调一定会越白。
羊脂级和田玉这是因为如果透闪石含量高,就意味着其它矿物杂质少,而其它矿物杂质少,则代表着透闪石含量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因此,我们耳熟能详的“羊脂玉”,实际上就是和田玉原生矿物中透闪石含量最高且成矿发育最好的那一部分。
所以古人用“浑厚度”来形容优质和田玉的浓郁纯净,而“质若凝脂”正是玉石浑厚度的形象写照。
羊脂级和田玉对于浑厚度的判断方法是在对玉质浑厚度有了一定经验和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肉眼观察玉石内部玉质的浓郁程度。
很多和田玉籽料,虽然脂份出众、玉质细腻,但如果浑厚度不足的话会显现出一种“水透”或“生涩”的感觉,所以尽管脂份、白度等指标很高,却依然达不到“羊脂玉”的级别。
和田玉挂坠其次,工艺美观大方。
和田玉器的价值构成除了玉石本身的原料价值以外,另一个要素就是玉器的工艺价值。
玉器的工艺是指通过玉雕工匠的构思和创作,将和田玉料雕琢为成品玉器的方法和过程。
玉器工艺的美观与否,不仅取决于玉雕工匠的艺术构思和雕琢技艺,欣赏者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是影响玉器艺术风格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和田玉挂坠中国人对玉器之美的追求由来已久。
无论是文化时期还是封建社会,中国玉器不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展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审美。
之所以古玉藏家更垂青于高古玉器,是因为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神玉”时期,还是商周两汉的“王玉”时代,古人治玉大多是将艺术表达放在玉器创作的首位。
在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治玉理念下,创作出的玉器必然具备杰出的艺术价值。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战国纽丝纹龙首玉饰宋代以后随着玉器成为商品并参与流通,从此具备了商品属性,而商品的“成本”概念成为了民间治玉工艺的重要标准。
因此,这一时期的民间玉器从艺术角度出发,很难与商周战汉时期玉器相提并论。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往往让人无暇顾及生命的初衷和意义,更没心情去研究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玉器的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成为每一个爱玉人值得深思的课题。
和田玉青花挂坠在玉器选择中所谓的工艺“美观大方”,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能力,同时也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煅炼。
笔者个人体会,玉器之美,应该始终以突出玉质之美为核心创作理念。而玉质的温润、细腻和莹洁,如果用顺滑的浑圆、流畅的线条去表达似乎更为妥当。
和田玉挂坠尽管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棱角分明、线条刚猛的玉器作品,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治玉工艺上的探索和求新,同时,这也事关个人审美与文化理解,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是,选择玉器时在美观的同时,一定要大方,切忌只求标新立异而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
一味求“新”求“怪”,或者哗众取宠、美丑不分的治玉审美理念都应当及时摒弃。
最后,品相完美无瑕。
选择和田玉器的最后一步就是要认真检查玉器的品相和瑕疵,因为在现代玉器作品中,品相的完美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玉器价值。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通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反复审视,如果有瑕疵不是早就发现了吗?
NO!很多玉器真正的瑕疵,这个时候你恰恰是看不见的。
这绝非危言耸听,笔者就见过很多购买之初完美无瑕的玉饰,戴在身上一段时间后,各种绺裂开始逐渐显现。
和田玉的绺裂玉器中的“绺”是指玉石内部的裂纹,如果“绺”发展到玉石表面,那就叫“裂”了。
无论是绺还是裂,都属于玉器的品相上的瑕疵,甚至有些严重的绺裂,会对玉器的耐久性的产生直接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在购买之初,会有一些绺裂难以察觉呢?
首先,现代和田玉资源日趋匮乏,和田玉料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惜料”的创作理念下,当玉石中的瑕疵在创作中无法规避时,有些工匠会利用巧作或“加花”工艺对绺裂进行遮掩。
比如一件看似完整的玉器作品,中间忽然出现了局部上不很协调的繁缛纹饰,那么很有可能在纹饰的下面存在着难以规避的绺裂或者瑕疵,这时如果不仔细检查,可能就会留下遗憾。
和田玉的绺裂同时,在现代和田玉器的加工工艺中,在最后的打磨与抛光完成后,还有一步相当普及的工艺流程——过蜡。
过蜡也叫封蜡,就是把玉器放进融化的液体石蜡里浸泡,或者稍微加热玉器,把白色蜡粉喷上去,再用毛巾擦拭。
过蜡不仅可以提高玉器的光泽度与润度,同时还能使石蜡渗透到玉器表面的裂纹当中,从而达到掩盖裂纹的目的。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随着裂纹中的石蜡挥发,裂纹就显现出来了。
因此,玉器中的绺、裂、棉、僵、杂质等都属于玉器的瑕疵,会对玉器的品相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玉器之际,一定要认真检查,马虎不得。
和田玉挂坠综上所述,选择一件可心的和田玉器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但是正所谓“事因难能,所以可贵”,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寻玉过程,既是煅炼,也是乐趣。
对于每个爱玉人而言,找一块属于自己的美玉,拥有它,善待它,和它一起成长,一同见证,喧嚣纷纭处盘一缕莹洁,凄风冷雨里握一丝温润,人生如是而己,夫复何求。
和田玉挂坠和田玉挂坠和田玉挂坠和田玉巧雕荔枝挂坠和田玉唐马和田玉挂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