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饰玉和玩赏玉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s://news.360xh.com/202001/02/55181.html

装饰玉可分为实用装饰玉和纯装饰玉,前者有玉梳、玉头簪、玉带钩、玉带板等,后者除各种玉雕首饰外,有随身佩戴的各种玉佩、玉坠。除了佩戴装饰外,贵族富豪及文人名流为了显示自己的高雅情操,常在案头摆几件玉质艺术品,以品味观赏,怡情把玩,故导致了玩赏玉的大量出现。

2.4.1玉组佩

玉组佩专指西周至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

西周玉组佩

西周玉组佩

西周七璜联珠玉组佩

2.4.2玉玦[jué]

玉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西周玉玦

商代玉玦

2.4.3玉环

玉环,孔大的扁圆形饰,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新石器时代玉环

战国丝束纹玉环

西汉玉环

2.4.4玉韘[shè]

玉韘在商代是射箭时用的钩弦器,相当于清代的扳指。春秋战国时期,韘演变成扁平状的盾形环,丧失了实用的功能,变为人们佩戴的装饰品。

商代玉韘

春秋战国时期,玉韘演变成扁平状的盾形环,丧失了实用的功能,变为人们佩戴的装饰品。

春秋玉韘

两汉时期流行韘形佩俗称“鸡心佩”。整器作扁片状,盾形环变,上尖下圆,左右镂雕出廓的螭、鸟、龙、云纹等。

西汉玉韘形佩

西汉玉韘形佩

明清时期,韘形佩造型优美,繁复多样。

清代玉韘形佩

2.4.5玉带钩

带钩是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钩纽等组成。

新石器时代玉带钩

战国、两汉带钩多作长条形、琵琶形、螳螂肚形,曲线优美,棱角分明。战国玉带钩表面多饰云纹、谷纹。汉代钩身素面的较多。钩首多作螭首、龙首。

汉代白玉龙首带钩

元代带钩常见有两种:

一是琵琶形,形式仿汉代带钩,素面与饰面纹者均有,所刻纹饰有仿古的蟠螭纹、勾云纹,纹饰的琢法已失去古意;二是螳螂身形,该型带钩单薄细长,带钩后身弧度大,弧形内带钉,多作鼻纽或椭圆形纽,鼻纽是元代带钩的典型时代特征。

元代青玉蟠螭龙首带钩

明代玉带钩型较元代更为丰富,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及雕成龙、螭、鸟、兽、虫等异形带钩。螳螂肚形数量最多,钩头多作龙首。

明代玉龙首螭纹带钩

清代玉带钩基本继承了明代风格,造型上没有大的变化,然而清代的做工、上光普遍好于明代。

清代白玉蟠螭龙首带钩

清代白玉必定如意带钩

2.4.6玉带

玉带是镶玉片的革带,在服饰上用玉带,肇始于唐代。《唐实录》记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镶在带两端的圆角矩形带板叫“铊[tuó](獭)尾”,中间的方形或长方形带板叫“銙”[kuǎ]。

唐代白玉舞伎纹玉带

唐代九环十四銙[kuǎ]蹀[dié]躞[xiè]玉带

唐代玉带板,銙多制成方形,其雕琢方法多采用压地隐起的方法,图案边缘用细而短的密集阴刻线整齐排列雕刻,然后自边缘向内缓缓凹下,使中部纹饰凸起,与边缘同高,再用较粗的阴刻线勾勒出轮廓,有如浅浮雕。带板上的图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目,着装奇异。

唐代白玉胡人进宝带板

唐代白玉乐舞胡人铊尾

宋代出现了道装人物带板。

宋代青玉人物带銙

明代出现了透雕、深雕相结合的手法,出现了双层和三层多层次的带板,花下有花,枝下有枝。

明代白玉龙纹带銙

2.4.7刚卯

刚卯是汉代流行的一种铭刻有关除邪驱鬼内容文字的小方柱形玉器,上下穿孔贯通,四面有铭,一般每面8字,共32字。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意思是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

东汉白玉刚卯

明清两代,刚卯、严卯亦有仿古、伪古作品,所仿制的除四方柱形体外,还有六棱、八棱体。铭文系用砣子砣成,与汉代作品有差别。

2.4.9簪簪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玉簪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商以后直至宋代玉笄数量不多,明清两代玉簪制作最精。隋代白玉钗隋代白玉钗北宋青白玉孔雀形簪北宋青白玉孔雀形簪清代白玉嵌如意纹簪清代白玉嵌如意纹簪清代碧玉龙凤纹簪清代碧玉龙凤纹簪

明代白玉刚卯

2.4.8司南佩

司南佩的造型为两长方柱相联体,顶部有一勺,底部为盘形,中间束腰,在凹槽处有横穿孔,可穿带佩挂。司南佩最早在汉代的墓葬中出土,玉质洁白。

东汉白玉司南佩

明代青白玉司南佩

清代白玉司南佩

2.4.9簪

簪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玉簪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商以后直至宋代玉笄数量不多,明清两代玉簪制作最精。

隋代白玉钗

北宋青白玉孔雀形簪

清代白玉嵌如意纹簪

清代碧玉龙凤纹簪

2.4.10玉冠

宋代玉冠造型基本为方圆形,四面分别雕出重叠的莲花瓣,冠顶由两片荷叶舒卷相合而成,冠之左右贯穿一孔,以供发笄插入。

宋代白玉发冠

明代发冠体呈扁长方,有椭圆形和七梁形等。其中七梁冠两侧向内卷曲如云纹,并有穿孔,器面平滑,玻璃光泽较强。

明代玛瑙发冠

2.4.11玉手镯

玉手镯是人类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装饰品种之一。各个朝代均有。明清玉镯造型常见有二龙戏珠、竹节状、连珠状、绞丝状等,玉质佳,琢工精。

新石器时代玉镯

明代白玉联珠纹玉镯

清代白玉双龙戏珠纹玉镯

2.4.12玉觿[xī]

玉觿[xī]为角形玉器,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玉觿于商代流行,其后历西周、春秋战国,汉以后消失。玉觿除用于佩带装饰的功能外,古人还以此作解系绳结的工具。因此尽管各代玉觿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

商代玉觿

西汉玉觿

2.4.13柄形器

柄形器是一种形同柄的扁长方体,一端平,两侧略收,一端有榫或榫上有孔。最早在二里头文化中已有出现,商至西周最为盛行,春秋战国后逐渐消失。

夏代玉柄形饰

西周玉方柱柄形饰

2.4.14牌形玉佩

牌形玉佩品种很多,各种形状的都有,一般多呈长方形,稍厚,有些是直接可以佩带,有些却要嵌镶后才能佩带,此种玉牌多琢单面纹饰。

金白玉镂雕双鹿牌饰

明代牌形玉佩比前代的牌形玉佩稍厚,多呈长方形,器体较小,用浅地隐起的技术来突出主要纹饰,四周留有较窄的边框。佩面上的纹饰,出现了一批描绘文人山水及诗文词句的画面。较为流行的是,在佩饰的正面雕琢摹仿当时名画家沈周、文徵明等人的山水画;佩的背面则镌刻着诗句或印款,确有一种高雅脱俗的韵味。也有器面饰龙、螭、鸟纹的。明人陆子冈善制玉器,且技艺高超,无人可比。明代有很多“子冈牌”,后世仿制他作品的人很多。

明代白玉螭纹诗文牌

明代玉菊花牌片

明代白玉花纹牌片

清代牌形玉佩,尺寸较明代加大,造型丰富,一般呈委角椭圆状或方形,图案琢磨细致规整,几乎无一草率之处。花蕊、叶脉以及虫鸟的须翅,均刻划得清晰可见,抛光精工,常呈现出一种极佳的温润细腻而又柔和的油脂光泽。

清代白玉蝉纹双转心牌

清代白玉蝶形牌

2.4.15玉花果佩

玉花果佩有各式各样的品种和造型,一般是对自然界植物的如实写照,或稍加变形、夸张,作图案化处理。唐代已广泛采用植物花草来装饰玉制器物,至宋代时,开始出现单独的花果玉饰。

北宋青玉镂空折枝花佩

瓜、蝶来代表瓜瓞绵绵。玉雕瓜瓞(蝶)绵绵在清代非常盛行,取子孙万代,子孙昌盛之意。

清代白玉瓜蝶坠

元代白玉凌霄花佩

以荷莲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在宋、元时期就已流行,明清一直延续下来。荷花寓意“一品清廉”、“喜得连科”、“并蒂同心”、“因荷得藕”、“本固枝荣”等。

清代白玉石榴

清代白玉莲蓬

清代和田玉双蝠葫芦

2.4.17玉雕人物

新石器时代玉人佩着重刻划人物的大眼、大鼻、大嘴;线条简单。玉人上均有穿孔。

新石器时代玉人面形饰

新石器时代玉人像

圆雕人物形玉器始见于商代。商代玉人常见面下凹,高颧骨,大眼、大鼻,大嘴突出,相反鼻梁下塌,嘴唇很厚并上翻;眼睛多数为“臣”字眼。多跪式,双手放在双腿上。

商代跪式玉人

商代玉人

西周玉人,值得注意的是眼睛,它是在“臣”字眼的基础上变化为眼梢长出眼眶,并勾卷,也有的是两边眼梢都长出眼眶,在眉毛中刻小短阴线纹的。身上的纹饰不像商代的线条硬,它是弧线多于直线。

西周玉人

春秋时期的玉人佩,脸形接近西周风格,身上的纹饰精美细致,似小蛇在相互盘绕,都呈“S”形,这是春秋时期一种典型的纹饰。

春秋玉人

战国时期出现了超脱世俗的新品种——玉雕舞蹈人佩。

战国玉舞人

汉代的人物形玉佩,较常见的有两种:玉舞人和玉翁仲。玉舞人是汉代常见的佩饰,多琢舒袖舞人形象,汉代舞人在造型方面注重抓动态,强调舞女的韵律和气势。雕刻刚劲有力,多用立刀,粗细线并用。

西汉玉舞人

西汉玉舞人

西汉玉舞人

西汉玉舞人

西汉玉人

翁仲在汉代一般雕成一老者站立状,老者身穿大袍,头戴平冠。汉翁仲采用汉代风格“汉八刀”的雕琢方法,其色苍古,面部只琢眼和口,仅用三至五刀短阴线雕成,呈倒“品”字形。

东汉玉翁仲

玉飞天为唐代首创并盛行的一种纹饰。飞天原为印度佛教诸神之一,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被中国人接受。玉飞天多雕一横身女子,手持花枝,身披飘带,体态轻盈,面目慈祥,飞翔在云中。

唐代青玉飞天

宋代玉人最典型的是玉雕童子,在传世品中数量极大。形状一般多大襟中式衣服,外加以襟坎肩和肥裤,手执荷花,这是宋代最流行的题材。

宋代白玉持荷童坠

明代玉人以立像为多,雕琢技术有不拘小节的特点,磨工注重表面,而器物的侧面、底部都很粗糙。明代玉人物有仕女、老人、小孩、佛像;开脸也多种多样。

明代白玉释伽牟尼佛像

明代白玉四喜童子

明代青白玉持荷童子

清代雕刻的人物佩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有老翁、童子、仕女等,内容有太白醉酒、童子戏猫、童子逗狗、骑马打鼓及布袋和尚等,其人物有立式、蹲式和坐姿,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为历代所不及。

清代青白玉弥勒

清代白玉渔翁

2.4.18玉具剑

玉具剑是指在剑与剑鞘上饰玉之剑。一柄完整的玉具剑上共有四个玉饰物,分别是:

剑首:置于剑柄的顶端。

剑格:镶于剑柄与剑身相交处,有隔之意。

剑璏:镶嵌于剑鞘上,供穿带佩系之用,俗称“昭文带”。

玉珌:安在剑鞘的尾端,梯形。

玉具剑结构示意图

剑首:扁圆形,战国前较厚,正面较平坦;西汉较薄,正面趋凹坍。背面都有一圈槽,圈槽内有二至三个斜穿孔,便于固定。

西汉透雕动物纹玉剑首

西汉玉剑首

剑格:正视略呈长方形,菱形断面,战国早期角微圆,中晚期以后下边缘逐渐尖垂。两面均饰纹。

西汉玉剑格

剑璏:俯视呈长方形,侧视长方的两端下弯,亦有无下弯部分,中有孔。早期上部略厚,孔小,两侧下垂少,西汉上层薄,孔大,两侧下垂多。器上都有纹。

西汉玉剑格

西汉玉剑璏

剑珌:梯形,战国直身,体圆,较厚,比汉代小些。汉代收身,体高,较薄。

西汉玉剑珌

西汉玉剑珌、玉剑璏

2.4.19玉山子

玉山子是一种圆雕景观,制造时先绘出平面图,再行雕琢,因而常以图命名。清代以前的这类作品较少。清代,特别是自乾隆朝开始,由于玉材来源充足,玉山子体积较大,有的甚至用上万斤的玉石琢成。在设计追求一种绘画意境和笔墨情趣。琢工精致,使玉山子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这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十万斤,高达厘米,是现存玉雕中最大的一件。琢玉技艺精湛成熟。此玉山之玉产于叶尔羌密勒塔山,根据宋人画稿由扬州琢造,从运料、设计到乾隆五十三年()彻底完工,历经10余年时间。

清代玉山子

2.4.20玉插屏

玉插屏始见于汉代,但尺寸较小,明清两代玉插屏盛行。明代玉插屏的特点是玉质较薄,两面均浮雕图案,较多地使用透雕锦纹地子。清代玉插屏开片较厚,尺寸较大,数量最多。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插于木座或玉座之上。采用多种技法,玉质较好,多用青玉、白玉、碧玉制成,个别的有玻璃光,一般皆为蜡样光泽。

清代白玉福禄寿山水人物图插屏

2.4.21玉如意

如意古称搔头杖,痒痒挠,又称不求人,后来演化成吉祥物,寓万事如意。现存如意多为清代物。呈长条形,一头上弯或两头上弯作大小灵芝或桃形头,中段上拱。

清代白玉福禄寿如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