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认识玉的颜色分类

众所周知,软玉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初性质的主要原因。

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软玉的颜色由其组成矿物的颜色决定,软玉的矿物组成不同,颜色也不同。如含铁的透闪石呈淡绿色,不含铁的透闪石呈白色或浅灰色;而阳起石呈绿色、黄绿色或褐绿色;磁铁矿为黑色,石墨为灰黑色。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和田玉的颜色,同时受五行学术的影响,故有五色玉一说:东方为青,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中央为黄,由此将玉也分为五色,其他均为间色。

《玉论》中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粟,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还有《西域闻见录》记载:叶尔羌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自、黄、赤、黑、碧诸色;《新疆格古要论珍宝论》记载:“玉出西域于闻国,有五色……以上说的是玉有五色。

《天工开物》记载:“凡玉唯有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其石琅类,价即不下玉,然非玉也。”即玉只有白、绿两色,可见古人对玉色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另外,新疆地区也产碧玉,也是软玉的一种,但不属于和田玉的范围。现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新疆的和田玉据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4大类,其他颜色的和田玉也可归入此4类中。和田玉除上述4类外,古籍中还载过赤玉,不过至今在新疆地区也未见。

第一类,白玉。虽同为白玉,但由于微量元素有差异,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白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产于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也名目繁多,如季花白、糙米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等,很难一一区分。白玉应该白而温润,但并不是越白越好,如果太白而成了“死白”就不好了;温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白而不润,也是死白”,绝非上等白玉。

白玉按颜色还可分为羊脂玉和青白玉等。其一是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极其温润而得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因而极其名贵,称之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即所谓“白如割脂”。其本身为白色,但透过灯光带温粉色。其二是青白玉。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以白色为基调,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在和田玉中较为常见,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第二类,黄玉。黄玉的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而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有淡黄到深黄色的过渡,包括蜜蜡黄、果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黄玉中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在几国千年的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其价值可抵羊脂玉。

在清代,由于黄为“皇”玉的谐音,黄玉又极其稀少,经济价值一度超过羊脂白玉,如清代乾隆年间女琢制的黄玉三羊樽、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均为黄玉琢制的极品。

第三类,墨玉。如果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等成分,玉色即为墨色,一般由墨色到淡黑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

在整块料中,因墨的强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聚黑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黑色皆因含较多的细石墨片所数,黑色浓重密集的称黑,价值高于其他的黑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而不宜雕球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第四类,青玉。青玉顾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有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虾子青、鼻涕青、蟹壳青、竹叶青等等。现代因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之分。和田玉中以青玉为最多,常见大块者,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免责声明:作者只是珠宝研究爱好者,所以资料来源收集与摘录,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我马上下架。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