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石是怎么成为一个强大的文化基因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m.39.net/pf/a_4582742.html

我是卓言,我们一起终身学习,第天。

每天一本书,今天我们来读《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上)

听名字你就知道,这本书是讲玉的。对中国人来说,玉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符号,我们很少去想,好多事怎么都跟玉有关系。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道教的最高神要叫“玉”皇大帝呢?为什么儒家说君子人格要像“玉”一样?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名字里都有玉字?

这些问题挺有意思吧?

不过,都不太容易回答,没关系,有个人能帮忙,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著名文化学者叶舒宪老师。叶老师他一直在研究中国神话,他发现如果把考古发掘和神话研究联系来,那好多关于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其实,玉石崇拜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宗教,对我们华夏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就说王字旁的字,也就是斜玉旁的字,那就多了去了,像玲珑、玛瑙、琳琅满目;再说跟玉有关的成语,像冰清玉洁,金枝玉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看,在中国人的眼里,玉就是完美无暇,是最好的东西。它已经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基因,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也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和思维。

接下来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坐上时光机,回到古代,看看玉石崇拜最初是怎么形成的,又怎么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基因,流传至今。

史前时期

我们先抵达第一站,史前时代,也就是距今年到年前这段时间,看看玉石崇拜是怎么形成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到全国各地逛博物馆,看史前文化的展览,大多都有一些长得差不多的玉器。比如说,广东有石峡文化,陕西省有石峁文化,这两个地方都挖出了大量的玉器。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地方距离很远啊,广东到陕西,相距快公里,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差异都很大,为什么那时候的人能这么有默契,不仅都造玉,而且连形状都有雷同呢?

请注意,这种默契可不是个别现象。作者说,差不多就是距今前,也就是中华文明形成之前,用玉做礼器的现象,好像突然就降临到了华夏大地(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遍地开花。

你想想,这个现象出现至少得满足两个条件:在物质层面,各个史前部落都得有能力开采和加工玉料;在精神层面,它们都得崇拜玉石,有了这种信仰,他们才会愿意花这么大力气制作玉器。要知道,四五千年以前,切削打磨一块玉石,可能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

这样,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时候,华夏大地上的几十个史前部落文明都崇拜玉石。这种崇拜又带动了玉器的加工生产。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些部落会形共同信仰呢?这是因为,玉石崇拜曾经以缓慢地速度在各个史前部落之间传播。

想要证明这个观点,你需要找到一个关键的线索。这个线索就是玉器的形状。

你可能会觉得,形状、颜色这些不过是玉器的物理特征而已,但是,叶舒宪老师说,在还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一定是某一种跟信仰有关的联想,让人们决定把玉石做成某种特定的形状。

比如,玉璜是半圆形的,像一道彩虹,象征的是天桥。所谓“天桥”,就是天地之间的一条通路。史前的器物和上古的传说,都能证明玉璜和飞天有很明确的对应关系。在距今-年的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就有双龙兽玉璜,在半圆形的两端都雕着龙头。稍晚一点,在距今-年浙江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出土了玉璜。传说,夏朝的第一位国君夏启能够乘龙飞天,他的身上就佩戴着玉璜。这个基本的神话范式,在后来的《山海经》等等神话作品中也有回响。

玉礼器的形状可不仅是一个物理特征,它是比语言更早的表意符号,承载着华夏先民的信仰。所以说,某种形状玉礼器的传播到哪里,它承载的意义和信仰也就传播到哪里。

作者说,玉礼器的形状不同,传播路线和方向也不一样。他选择了四种典型的玉礼器,包括圆环形的玉璧、近似方形的玉璋、有点像齿轮的玉璇玑,还有玉人像。它们各自都有一条时间空间大体吻合的传播路线,有的是从南向北传播,有的是从东向西传播。就拿圆环形的玉璧来说吧。玉璧起源在今天的东北地区,大约是在距今年前的时候。之后的年里,它一路向南、向西传播,经过内蒙古、山西、杭州,最南到了广东,最西抵达了甘肃。

这四条路线横纵交错,几乎覆盖了整个华夏大地。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玉石信仰跟随这些特定形状的玉器,沿着这四条横纵交错的路线传播、交融,覆盖了华夏大地。它是现在中国版图内的、已知的、最早的、最普及的一种宗教现象。

你想想,像华夏文明、希腊文明这样的高级文明,跟史前的部落文化有什么区别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史前人类走的是同样的道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但是有了文明,不同地方的人类社会就有了差异,有了自己特质。这样看的话,史前华夏大地上普遍的玉石崇拜,可以说是后来夏商周三代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础。有了相通的信仰,部落之间才有可能建立起文化的共识。文明建立的基础,不就是来自文化的共识吗?

上古时期

接下来,我们再坐上时光机去第二站,上古时期,也就是夏商周三代,华夏文明形成的时候,正是在这个时期,玉石获得了两个核心意义,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基因。这两个意义:一个是象征王权,另一个是象征能量,或者说生命力。

这两个意义都是从祭祀中延伸出来的。我在第一部分说了,玉石崇拜慢慢成为史前部落共同的信仰。《说文解字》解神灵的“灵”字,说灵就是巫,这些巫师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玉石来侍奉神。这很好地说明了玉石在上古信仰中的位置——它是人和神沟通的媒介。玉可以代表神灵,代表神秘变化,代表不死的生命。大禹的儿子夏启为什么能戴玉升天?类似这样的神话,背后的意义就都可以得到解答了。

半透明的玉石能让人联想到天空,古人就会认为它们是上天赐下来的,所以玉有通达天意的神力。这种联想不是只在华夏文明才有,苏美尔文明就把天青石作为圣物放到神庙里,对他们来说,藏青色的天青石就是天空的象征。

从史前到上古,随着祭祀活动越来越成熟,玉石在祭祀中有了特定的功能。一方面,它能作为礼器,成为人和神沟通仪式中的信物;另一方面,它也能作为祭品,成为神人之间交换的能量的替代。

首先,从礼器这个功能,玉发展出了王权象征这个意义。

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什么不杀刘邦?你可能会说,因为项羽性格优柔寡断,刘邦又放低了姿态啊。这么说当然没错。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刘邦带给项羽的礼物是一对白玉璧,给范增的礼物是一对玉斗。玉斗被范增击碎了,但是白玉璧却被项羽欣然收下了,放在了座位上。从鸿门宴的故事情节来看,项羽接受了白玉璧,就是后来他没有杀刘邦的铺垫。

为什么项羽不像范增那样把礼物打碎呢?叶先生说,白玉璧向项羽传达了一个信息,刘邦愿意承认项羽是天子,因为《礼记》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佩白玉。项羽当然知道化干戈为玉帛的道理,在得到信号之后,就没有道理再动杀机了。

你可能不信,一块玉石怎么可能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你不相信,是因为今天的人已经很难理解玉跟王权之间的象征关系,但是这在周朝到秦汉的古人眼里是不言自明的。你想想,玉和王这两个字,是不是长得挺像的?

作者说,玉和王权的象征关系在周朝形成。夏商周三代,华夏大地上有了统一的王朝,玉石信仰也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化。夏朝不可考,我们暂且不提,直接说商朝。殷人好鬼,祭祀、巫术是殷商的统治方式,玉石信仰也和玉礼器一起延续到殷商的信仰体系里。你可能会说,商朝不是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了吗?那些青铜的鼎啊、锅(釜)啊,才是祭祀的礼器吧。实际上,在青铜时代,玉石崇拜并没有消失,青铜礼器和玉礼器都同时存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除了青铜器,还出土了上千件玉器。传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中,商纣王看到大势已去,最后自焚而亡,死得悲壮。不过,史料中还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细节,商纣王是全身缠满玉自焚的。这正好可以证明,玉石崇拜从史前延续下来了,商朝人也同样相信,玉能够通天,是天人合一的象征。

这时候,玉的符号意义也延伸了,从天人沟通的媒介,延伸到权力的象征,尤其是君王权力的象征。文字的演化可以印证这个观点。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玉璧的“璧”字还没有下面的“玉”字底,这两种文字中的“璧”字写法的差别也很大,甲骨文是人字加上(辛苦的)辛字,这个“辛”应该也是玉斧一类的玉礼器。到了金文中,下面又多了一个圆形的玉璧,象征一个人拿着两件玉礼器。这个手执玉礼器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所以没有玉字底的“辟(bì)”这个字,第一个意义是君王或者说天子。后来,“辟(bì)”的意义分化了,加上玉字底,就专指玉璧,没有玉字底的“辟(bì)”还保持君王的意义。《诗经》里就提到过“辟(bì)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辟(bì)王就是君王。

由商到周,玉石象征王权的意义越来越明确,这一点从玉料的选择上就能看出来。史前时代,各个部落制造玉器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到了商朝,有了把各个部落统一起来的王朝,玉料就不再就地取材,可以集中起来了。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就出土了来自很多不同地方的玉,有今天河南本地的南阳玉,东北地区的岫岩玉,还有新疆地区的和田玉。这些玉料放在一起,自然就会有等级之分。质地越好、越稀少的玉料自然越名贵了。到了周朝,玉料的等级分化更加明确了,开始有了白玉独尊的观念。周朝的出土文物中,有和田白玉制造的大型白玉璧。和田白玉绝对是玉中极品。周朝有规定,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佩戴纯色的白玉。这种稀有、贵重的大型白玉璧,绝对是周朝这个华夏统一大帝国最重要的玉礼器,也是帝王贵族生死相伴的圣物。

周朝有一个传说。说周穆王跑到昆仑山会见西王母。从西安到昆仑山,三四千公里,他怎么去?所以过去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文学的浪漫想象。如果联想周朝才开始有的大型白玉璧,还有白玉璧的象征意义。你就会明白,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中原文明的最高统治者占有了西部昆仑的玉石资源。

周朝以后,白玉成为王权的象征。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象征意义。传说,秦王嬴政攻陷赵国的时候,在王宫缴获了和氏璧。7年之后,天下平定,他当上了始皇帝,命玉工把和氏璧雕琢成了传国玉玺,丞相李斯用小篆写下了8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璧、白玉,传国玉玺,通过着层层转化,玉是王权的象征这个观念又延续了多年,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古代王朝清朝结束。

说完了王权象征这个意义,我们再来说说玉的第二层象征意义,能量。它是从玉作为祭品的功能延伸出来的。这个能量,古人叫作“精”(精神的精)。古人祭祀,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上天和祖先会庇护人间。按照叶舒宪老师的说法,神庇护人有一种方法,就是赐给人间一种能量。人领受了神恩赐的能量,也要回报神,回报神的也是这种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精”。所以精既是神的恩赐,你可以理解成自然界中勃发的生命力,又是人体的根本动力。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电能,来自大自然又可以被人所利用。而且,在古人看来,精这种能量是可以转化和循环的,就像电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也可以转化为电能。它背后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

但是,精看不见摸不着啊,怎么用来祭祀呢?古人找到了精的一种承载物,就是玉石。在他们看来,玉石是上天恩赐人间的,所以它肯定承载着上天赐给人的能量“精”。精和玉的关系,你可以想象成电能和电池的关系。祭祀的时候,人就会把玉作为精这种能量的替代品献祭给神。周穆王的传说中,就提到了把玉璧沉到黄河中祭祀河神的仪式。为什么玉璧沉河是祭祀河神?产玉的昆仑山,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仙境的象征,昆仑山又是万河之源,玉璧沉河就代表人把神恩赐给人间的精,又通过河流祭献给天神了。这就是古人的能量循环思维。

今天,玉这个王权象征的意义,你可能觉得有些隔膜,但是能量象征的意义,你应该熟悉。我们佩戴玉,说人养玉,玉养人,背后就是这种能量循环的思维。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您的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