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是我的同学之中头脑最为灵光的一个,早在我们尚且埋头读书的时候,他就开起了小店。最初只卖些水晶手串,逐渐又紧跟着流行趋势,经营起了翡翠,直到前一阵子,他又成功地转型成了和田玉商。作为一个已经淡出这个行业,仅是将之当成个人爱好的旁观者,我却能够无关利害地看清楚,他在弃翡翠而转投和田玉这一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以之为鉴,对我辈的和田玉收藏还是有些旁助的。老罗刚刚接触和田玉的时候,不太喜欢新疆的子玉,而是更心怡于各种碧玉、糖料、沁料,尤其是产自青海的翠青。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你看这料子“水头”多足啊?种也老,镯子子上再有一寸的正阳绿,如果再能和烟紫长在一起,妥妥儿的细糯种翡翠“春带彩”的效果,要真是有这品相的翡翠手镯,那还不得百万起步呀?老罗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收藏的毕竟是和田玉啊,又怎么能够用其它珠宝的审美来评判其优劣呢?所以,我对他这一观点始终持保留意见。这就像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评价不锈钢与黄金的质量好坏一样,二者都是自成体系的东西,又岂可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呢?后来,老罗又喜欢上了俄料的雪白干净,块头也大,有价值感。但在我的一再劝说之下,他很快就放弃了这种需要泡在油里,才能让人微微感受到润泽的粗糙巨石。勉强放弃了对玉肉颜色的孜孜以求,老罗终于将注意力放到了子玉之上。不过直到现在,他依然执着于绚烂多彩的皮色,为此,不仅错失了许多玉质颇佳的“光白子”精品,也与造型规整的玉器背道而驰。我曾经数度看着老罗面对着雕工简练、比例均称的子刚牌露出鄙夷之色,他自然也看不上那些光素无纹的和田子玉手镯,反而捧着生有娇艳皮色,却因玉质松散、杂质与绺裂遍布,而被强行雕琢得满目疮痍、形态七扭八歪的挂件垂涎欲滴。比较矛盾的是,老罗又难以接受子玉身上带有一丁点儿的瑕疵,不能容忍棉点、丁字纹、水草花,哪怕是皮子上的“天坑”都能叫他“洁癖”发作,于是为此,他又上了不少山料仿子玉的当。几经反复,如今的老罗终于有了些进步,至少是相对坚定地拥护正宗的新疆和田子玉了吧!但他又开始看着什么物件儿都怀疑“这是不是俄子?”问我的次数多了,叫笔者也觉得既好气又好笑。“你这是不是有些太过杯弓蛇影了呢?”尽管我这样打趣他,但还是要承认,懂得怀疑玉,也正是在质疑自己的判断,这恰是认知升级的前奏。在未知面前,谦恭一些,总好过自以为是的靠拍脑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