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中国玉器文化

中华文明古老悠久,玉器是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提到“玉”,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中国。玉器在中国器物文化乃至世界器物文化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本文从玉器的文化内涵与玉的主要品种及特点两方面来简要论述我国的玉文化。

一、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阴阳二元相辅相成,“阳刚与阴柔”就是它的主要内涵。玉的文化内涵正是坚利(阳刚)与温润(阴柔)。因此,玉和玉器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但需指出,玉器的功能用途和它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

1、追根溯源

古代玉器与中华文明起源有密切关系,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国人制作玉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这一时期玉器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作佩饰。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和辽宁省阜新县查海遗址中发现的玉玦和玉坠,距今至少有年的历史。但是,考古学界所称的“玉器时代”,要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才出现。远古先民在石器加工过程中,发现了硬度更高的玉石。它们质地坚硬,晶莹美丽。这种神秘的特性与当时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不谋而合,于是玉石就被用来装饰自己、礼敬神灵;

兴隆洼文化玉玦

2)用于祭祀。在玉上面饰以复杂而夸张的神话传说中的猛兽的花纹,每当人们进行原始宗教仪式时,它就派上用场。由此可知,玉文化在其开始时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它作为祭祀用品的性质为它以后的神圣化定下了基调;

3)制成兵器。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兵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的磨制更加精细,开始向审美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当时的人已开始区分玉石,磨制玉器,玉制武器直接从石制武器中汲取经验,脱离了生产工具的范畴。这时候的玉兵器主要有戈、刀、斧等。虽说是兵器,但由于玉质地柔软,根本不可能上战场,所以玉兵器大都是一种象征,比如玉钺,只能被军事首领使用,象征着军事首领的身份和地位;

大汶口文化玉斧

4)作为礼器。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我国古代主要的礼器就已形成,如圭、壁、琮、璜、璇玑、玉衡等。这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中都有发现。这些玉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这也成为我国古代玉器发展成熟的标志;

良渚文化玉琮龙山文化璇玑

此外,玉器还被雕刻成了“玉龙”、“玉凤”、“玉龟”等,用作部落图腾的标志。

2、历代演化

随着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玉器所发挥的作用也随着时代变迁,同时也被不断地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1)夏商周时代

到了夏、商、周三代,用玉制度愈加完备,使用范围愈加广泛,用玉制作的礼器普遍见于各种礼仪场合。随着西周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社会功能持续增强,体现了当时的政治需要。

随着奴隶社会的形成,玉逐步被用来表示等级和权力。《周礼·春官》说: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就是以六种瑞器显示六等爵位标准:王执“镇圭”、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则是以六种礼器祭祀天地与东南西北四方:祭天用“璧”,祭地用“琮”,祭东用“圭”,祭南用“璋”,祭西用“琥”,祭北用“璜”。

商周时代,玉器雕琢工艺日趋成熟,所以玉器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呈现出了质的飞跃。包括作为礼器的琮、璧、璜、琥等;作为仪仗的大刀、戈、矛、戚等,戈上面还出现了文字;作为工具的铲子、镰刀、锯子等;作为生活用具的耳勺、梳子等;作为玉装饰用品的玉环、玉镯、玉佩等。玉饰中的动物形象也越来越丰富生动,人们当时所能见到的动物形象都被刻了上去。

玉戈玉梳玉佩

商周时代是玉器历史中的重要时代,因为就在此时,和田玉进入中原并逐渐改变了彩石玉称霸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礼制性玉器占据主流。礼器玉以环璧类居多,并逐步向佩饰玉转化,而且精雕细琢,人文精神逐渐显现。

儒学出现以后,玉被用来承载儒家的伦理道德,使玉成为人格象征。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认为玉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礼记·聘义》)。

此即孔子根据当时社会用玉的实际情形归纳出的玉的特性: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性。总结了玉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礼记》中记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表明佩玉人格化,成为君子为人处世、洁身自爱的标准,也是高尚道德修养的表征。古代君子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动作。这种道德内涵和审美时尚,对日后玉器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使得玉及玉器成为了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的文化传统。

2)秦汉转型期

从战国到两汉时期,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由旧日的礼崩乐坏和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发展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确立,商周以来的传统礼制已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制度的变化,反映到礼仪制度上来,就是大型礼器向世俗化逐步发展。由玉制作的礼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各种玉制佩饰出现在了人们的身上,如玉璧、玉环、剑佩、带钩等。

玉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确立了号令天下的凭证是“玉玺”。“六方玉玺”成为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除帝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玉料篆刻印章。玉器在总体上失去了礼仪功能,转向具有保护精气和防止尸身变腐的实用功能。汉代王侯大墓中接连出土的“金缕玉衣”就是突出的例证。

玉玺

东汉以后,玉器的世俗用途更加明显。随着漆器、金银器和瓷器制作工艺的产生,玉器失去了原有的独尊地位,雕刻工艺也向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方向发展。各种配饰和实用生活器具大大丰富起来,龙凤图案、人物花卉、瓜果鱼虫、飞禽走兽,纷纷被表现得栩栩如生。汉代佩玉纹饰更加精美,组件更为华丽,内容也更丰富,玉器的小黄金时代到来。

3)唐宋至明清

隋唐到宋元,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新疆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进入,使玉器进入大黄金时代。在玉器种类上,日常用玉和陈设玉统治着玉器江山,纹饰也五彩纷呈。富贵人家的杯、盘、碗多是玉器,上面纹饰精美的花纹赏心悦目。

玉杯玉碗

明清时期,日常用玉和陈设玉继续发展,出现了罕见的成吨重的大件玉器。清代的《秋山行旅图玉山》就是重达千金的玉器,耗工耗料可想而知。

明清时期宫廷用玉,玉材多是优质和田玉,以色定器,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玉器的纹饰要么明快素雅,以质取胜;要么满饰花纹,精雕细刻,以工见长。在这个时期,无论玉器的玉质、工艺、技术、装饰等方面,还是玉器使用的范围,都达到了中国的最高成就。

玉佩

历经唐宋至明清,玉雕工艺达到了鼎盛时期。玉雕作品无论是大件,还是小件,都是精雕细刻、活灵活现。佩戴玉器的品种主要为耳饰、腕饰、手饰、头饰。这时的玉器已基本上成为艺术、财富和把玩的代名词,尽管也还有以玉佩辟邪护身的现象存在,但与以往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用途已不能同日而语。玉器至此摘下了高贵、圣洁、无所不能的神秘面纱,走出神权、王权的殿堂,回到普通的世俗世界,还原为世人共同鉴赏的艺术作品。

玉镯

二、玉及玉的主要品种

谈玉器,就不能不谈玉,毕竟玉器是由玉雕琢而成的,那么,什么是玉呢?许慎在《说文》中注释说:“玉,石之美者。”由此可知,玉就是美石。至于美石(玉)的鉴定,中国古玉鉴赏家们则给出了一个标准:首德次符。即鉴定是否为美玉先要看它的素质,其次是看它加工工艺的高低。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玉”的定义:它是一种质细而相对柔和、有光泽、略透明,可以雕琢的贵重石头。

玉器的材质是玉石,国际上通称的玉石分“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主要指翡翠,按颜色和质地区分,有二十多个品种;而软玉则包括了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在世界上,我国使用软玉的历史最为悠久,历代雕刻玉器基本都使用软玉。按产地区分,软玉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和河南“南阳玉”等,它们也是我国的四大名玉。

1、和田玉

和田玉被称为“真玉”,一向被视为玉中珍品。和田玉并非地域概念,而是一类玉石产品的统称,我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为和田玉,而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是公认品质最好的和田玉。它“温润滋泽”、“缜密而栗”,为其他玉所不及,特别是其中“精光内蕴,体如凝脂,圣洁细腻,厚重温润”的羊脂玉,使美轮美奂的和田玉古今独尊。清代以前都很推崇羊脂玉,到了清代,由于黄玉的“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经济价值一度超过羊脂玉。早在春秋战国至秦灭六国时,和田玉已从昆仑山北侧的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古代的一些重器和宫廷里的陈设玉器,大多用和田玉中的优质白玉制成。

和田玉

2、岫岩玉

岫岩玉,又称岫玉,因产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广义上可分为老玉和岫岩碧玉两类。老玉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属于珉归的璞玉;岫岩碧玉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岫岩玉,是距今约年左右的辽宁省沈阳市新乐文化遗址出土的刻刀,以及距今约年的辽宁省朝阳市与内蒙古赤峰市一带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手镯。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也出土于红山文化遗址,其材质也是岫岩玉。

岫岩玉

3、蓝田玉

蓝田玉产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蓝田县,因颜色以翠绿居多,俗名“菜玉”。《汉书·地理志》已有记载。唐代诗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写的就是开采蓝田玉。它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适合雕刻各种配饰。据说,秦始皇曾用蓝田玉制作玉玺,杨贵妃配的玉带也是蓝田玉。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

李贺《老夫采玉歌》蓝田玉

4、南阳玉

南阳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故又名“独玉”,早在年以前就已经开采。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和光泽好,硬度高。独山玉的色彩丰富、分布不均、浓淡相间,同一块玉石中常因不同的矿物组合而出现多种颜色并存的现象,是独山玉的主要特色。当玉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刚刚萌芽时,独山玉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玉器百花园中一枝独秀,芳香四溢,被誉为“东方翡翠”而名满华夏、声播海外,为传承、弘扬广博精深的中华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语“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据称就是楚国人卞和发现的南阳玉。

独山玉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用他们独有的赏析眼光与见解,为玉的鉴赏注入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与深刻的内涵。《诗经》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玉作为君子的象征。唐代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玉拟情,感人至深。宋代的米芾、苏轼和黄庭坚都留下了许多赏玉的诗文。正因为这些文化的注入,美玉承载了很多的人文内涵,成为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代表。

参考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导读》

《中国文化要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