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个爱玉的人,我一直觉得玉的无价在于爱它的人觉得它是无价的,而且,好玉是会让人带的很舒服的。我以前也买过两块玉,不过人家直接就说是阿富汗玉,乍看像极了和田玉,但太软了,指甲都能抠掉一块下来,也是花块买的,也仅仅是喜欢而已。优质的狭义和田是不能和翡翠一样讲水头的。为什么说它不可再生,前年都没说对,翡翠形成至少需要上亿年,而且不是绝对能行成翡翠矿床,也就是说一亿年打底为期限的机缘巧合才有机会形成翡翠矿床,而这个巧合必须伴随火山运动,地质演变,并且经历冰川,火山等因素,这个概率可以想见,所以基本上是说在人类历史上可以预估,
青海料和俄料不受玩家待见主要还是因为这种料经不起玩,玩久了就显得轻浮,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水。而好玉是越玩越润的,所介绍的翡翠只是一些很小的挂件,一些比较传统和经典的观音佛公玉佩镯子预算参考价格建议是小挂件的5到10倍,特别是玉镯,如果几千块且看起来很不错的玉镯,基本是B货,不建议购买。
有些玉看起来是满绿,其实那叫蓝水,翡翠的色货是最难琢磨的,那些入行十多年看色货都没十成把握。还有,翡翠只要A货,其他可以接近扔掉。玉石市场价格体制不完善,不同的地方价格不一样,不具有参考性;2.所有的玉石不看实物只看照片无法准确区别玉质的好坏,只能看出是否有杂质和缺陷,更不要说价格了;
种水,种底,底张等等,都是他们翡翠人随口说的,大部分商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就不很讲究语法词汇了。能听懂意会就行,也没有具体的指标。我觉得种,就相当于石头的总体玉化程度,玉化程度越好,种越老,玉化到宝石级别,那至少要到冰种、玻璃种。种水,就是把石头玉化程度和透明度合并考虑。
真正赌石的、玩翡翠的,对种色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只是很难用文字去描述,我后面发现,这些用语也挺好的,至少大家有个概念,知道比糯种好,比冰种差,大概那种种头的统称冰糯种,这样好交流。真用翡翠行内的话,大家都听不懂。水头好是个泛称,可以细分为起荧、起胶、起刚,他们依次的光感是更强。
单看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是放在一起就很明显,翡翠是个人喜欢很明确的东西,还是要看自己喜欢,不过就算买色,也要是在种头好的基础上。如果是一般的豆种那颗粒感会比细糯种强。如果是高价位的豆种,它是有水头的,细糯种就完全比不上,不是一个档次的。翡翠一定要先看种水后看色,颜色不是取决价格的重要因素,一定要具备种水。翡翠行业里有听过见绿过万的说法,绿在翡翠里是比较贵的颜色了。达到高档翡翠起码要达到高冰或者玻璃种,宝石中我们这样说,就是净度和大小都要达到一定标准,然后颜色达到标准,这样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