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雕中,有类需要一定艺术鉴赏能力才能欣赏的题材,那就是玉雕太湖石的作品。要说太湖石是石,玉也是一种石,以石雕石,有什么意趣?
这还要从中国传统的赏石艺术和园林艺术说起。从石器时代,人们为了获取工具而打磨石头开始,历经亿万次实践,对于石头最佳的外观形式,已经初步萌生美的雏形。到了春秋时期,伴随着玉文化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除玉石以外,其他石头的自然之美,于是奇石、怪石也常跻身宝玉之列,成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
当代玉雕作品
徐云栋《碧玉太湖石笔架》
秦汉时期,早期园林艺术萌芽,赏石文化更是在其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有了一个尽情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人们置石造景、寄情物外,将赏石发展为一项高雅的艺术活动,无数文人墨客热衷于收藏各地奇石。大诗人白居易都为此写过不少的赏石诗文,在《太湖石记》中曾写到奇石的风采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当代玉雕作品
徐慧《石虫雅趣文玩》
园林艺术中的假山就是各种奇石辅以人工设计而来,千层石、太湖石、黄蜡石、英石、龟纹石、斧劈石等,都是设计假山的重要石材。我们还是以四大玩石之一的太湖石为例,太湖石生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通灵剔透,有着“皱、漏、瘦、透”之美,乍一看觉得其貌不扬,但久久凝望欣赏,就能玩味出重峦叠嶂下,其中波澜壮阔的山林野趣。
当代玉雕作品
王自浩《和田玉苹果绿太湖石》
人们钟爱和赏玩以太湖石为代表的这些奇石,不仅是因为它们的“奇”,更重要的是这些奇石的姿态很好地表达了中国文人关于“天人合一”的追求和理念,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在赏石时,细细品味这种意境,品味人生百态,纾解心情,得到放松,从而达到修心修德的理想境界。
当代玉雕作品
徐慧《糖白玉仿太湖石山子》
玉雕重在“工必有意”,人们在意识到太湖石的美感和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后,自然也会将其纳入玉雕的题材当中。虽然玉雕太湖石貌似只需要给玉石开几个不规则的洞就可以了,但其实要想抓住太湖石的气韵是非常难的。简单来讲就是说,太湖石美的很抽象,而抽象的东西总是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这就非常考验玉雕师的艺术涵养和技艺了。
当代玉雕作品
李海涛《祥云出岫仿太湖石摆件》
如果玉雕太湖石的这几个洞开得不成功,没有表现出太湖石的形态美,那雕出来的成品就只能像一块烂石头,没有半分灵气,白白浪费玉料。而雕琢成功的玉雕太湖石,会因为玉石本身的光泽和油润感显得流光溢彩,不同角度下欣赏,就会有迥然不同的美,宛若有生命一般。以石雕石,奇趣无穷,这样的玉雕太湖石放在书案之上,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耐人寻味,叫人越看越喜欢!
(注: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