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玉中的黑五类

在爱玉人的内心深处,其实大家都将和田玉默认为白色,即便是不够白的青灰色玉石,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也都不怎么高。更何况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暗黑色系玉石呢?那就更为人所不耻了。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青花墨玉,它的黑主要来自于体内所含的石墨矿物,产量较大,几乎遍布于南疆地区。除和田喀拉喀什河的青花子玉以外,叶城一带的山料开采历史更可追溯到多年前,清代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就是此中的代表。

按照相关的规定,我们将黑色部分占比30%以下的称之为青花,而高于此比例的则可称之为墨玉。大多的黑色分布呈条带状或云雾状,少数呈颗粒状分散其中的被叫做点墨。

通常情况下青花类玉石的底色白度较高,又带有一定的冷色调。这也就是业内诈传“青花出羊脂”的原因,只是它们的结构多为片状颗粒状,较为粗硬,温润程度有限。

比较容易被与之混淆的是近来热度不减的油库料。二者的区别在于油库料的黑色多为细小的棉絮状,又主要积聚于子玉的浅表层。肉白而柔和,质润而糯,所以更受我辈的喜爱。

主要产自青海格尔木附近的烟青是一种黑灰色呈雾状,与玉石本身浑然一体的特色玉种,可与嫩绿的翠青、浅淡的藕粉共生。只是其玉质依然是玻璃质感的典型货色,终不能与新疆子玉相提并论。

同时,烟青的黑色调中总是若有若无的暗含着红紫色调,大多数人认为这与其所含的锰元素相关,但依参玉看来,这种色调更多的来自于氧化的铁元素,当然这尚属于猜测,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检测加以证明。

产量更为巨大的则是黑青类玉石,它们冷眼看去漆黑一团,仔细观察却会发现其略带青绿色调,目前市场上常见广西黑青与青海黑青,即使被当作塔青售卖的也大都是这种劣货。

有些碧玉与之外表极其相似,远看同样晦暗,区别仅在于用聚光手电照射出的光晕,前者色调冷且灰,后者多为浓艳的翠绿色。而且黑青的玉质往往更为细腻紧致,墨碧则更为油润。

当然我们这里的墨碧多指主要产自新疆玛纳斯一带的团块状黝黑的碧玉。和它外表有几分相似的加拿大碧玉并不在此列,因为其脆硬的玻璃质感实在难以引发我们的好感。

另外一些俄罗斯黑糖目前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特点是黑中透露出铁褐色调,质细而脆,白玉部分稍显青灰,又丝毫的没有一点油润感。

综上所述,和田玉中的暗黑品种为数甚众,产量更是可观,但玉质却大多乏善可陈。如此一来,即便是经营者如此不遗余力地宣传鼓吹,而这些异类还是终难登大雅之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