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东部宁寿宫区域的珍宝馆,自年开馆以来,已成为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常设展览之一。展厅主要展示由金、银、玉、翠、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的珍宝类文物。珍宝馆曾经进行过多次大规模修整、改陈,不断提升陈列展览效果。
澎湃新闻获悉,最近故宫珍宝馆的改陈包括位于皇极殿东、西两侧的庑房,共四个展厅,分别以珠宝、金银、玉石、盆景类文物为主题。一期改陈为皇极殿东庑南、北展厅,已于年9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二期改陈为皇极殿西庑南、北展厅,计划于今年春节前正式对公众开放。
皇极殿西庑南展厅:像生盆景类文物
本次开放的皇极殿西庑南展厅面积约平方米,主题为像生盆景类文物。像生盆景,又称宝石盆景、工艺盆景,使用金银、珠宝、玉石、珊瑚、象牙等珍贵材料制景,配以金银、珐琅、玉石、漆木等制作的盆,材料华美,工艺考究,色彩绚丽,是清代宫廷内年节庆典时不可或缺的陈设,也是重要的贡品类型,反映了清代皇室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像生盆景类文物极具宫廷特色,此前从未做过集中的长期展示,本次改陈填补了这一展览空白。
展览现场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怀太子墓的墓道壁画中可以看到侍女捧着一盆结缀果实的小树,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时期,称盆景为“些子景”,即小景致之意。而盆景这一名称始见于明代。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极一时,许多诗人曾题咏盆景,还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艺术,如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苏灵的《盆玩偶录》。而在清代宫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种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种珍贵材料仿自然景观以人工制作而成。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天然木石盆景相比,此类宫廷像生盆景虽也讲究布局构图的艺术性,但更注重材质的珍贵和景致题材的寓意。
故宫珍藏的像生盆景有清宫造办处制作的,有地方进贡的,有王公大臣进献的。这些像生盆景因制作地点不同而体现出不同地域的审美风格和工艺特点。在北方天寒地冻的冬季,这些摆放在宫殿各处的盆景,持续装点着宫廷。
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碧玺桃树盆景,
画珐琅委角长方形盆。主景为桃树,树下辅以石山和染牙水仙。此盆景色泽清雅,碧玺桃实、染蓝的桃叶和象牙水仙花十分亮丽,点出吉祥寓意。
画珐琅委角长方盆料石玉兰盆景,广州制造。通高39.8cm,盆高8.5cm,画珐琅委角长方形盆。主景为玉兰树,树下辅以青金石山子、芙蓉石茶花和黄料石竹花。此景中玉兰等花幽静素雅,而花叶丛中以深红色沉香木雕刻的枝干则透露出喜气。
铜镀金錾寿字盆红宝石梅花盆景
仿官釉瓷花囊玉石菊花盆景
金錾花长方盆玉石梅花盆景
金铁树延年益寿盆景,银锤揲六方形盆,上广下敛,盆出沿,口沿上以鱼子纹为地,饰缠枝桃花及独窠莲花。盆外壁每面有勾云纹抹角开光,开光内鱼子地上捶揲出神仙传说图案,皆与“延年益寿”之意相关,分别为“王母仙驾”、“老君炼丹”、“仙女采桃”、“老子乘牛”、“童子献寿”、“曼倩(东方朔)偷桃”。盆中植金铁树,树干捶揲成“S”形,弧曲有致。通体饰鳞片,表现铁树粗糙的肌理。下生球茎,吐出3片小叶。树顶圆盔状,镂空12个孔洞,每个孔洞均插入枝叶,正中一枝上以金丝绕成弹簧状连接5只金蝙蝠,摇颤如欲飞动。
铜镀金嵌珐琅海棠式盆红珊瑚盆景,采用整枝红珊瑚制作,珊瑚树高度超过60厘米,形态自然,枝干粗壮,是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珊瑚制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盆景中除了堆满珠翠、华丽耀目的之外,也不乏俊逸绝尘、疏朗格高的作品。
如故宫博物院的官微曾展示过的如下图染牙水仙湖石盆景,还有据《宫中进单》载:“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来京呈进碧玉水仙盆景成对。”谈到的水仙花盆景,盆中景致牙叶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间雕刻业盛期的工艺水平。墨玉莲纹洗式盆,盆内以珊瑚、翡翠、青金石、螺钿等的碎料为壤,其间植有数株水仙。以白玉为根和花瓣,玛瑙为花茎,黄琥珀及黄玉为芯,株株俊逸挺拔。水仙主题的盆景取“芝仙祝寿”之意,宫廷庆帝后寿诞之时,地方官多有呈进。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展览中清中期的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
皇极殿西庑北展厅:玉石彩石类文物
皇极殿西庑北展厅面积约平方米,主题为玉及彩石类文物。清代是中国古代玉石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非常重视对原材料的选择,新疆和田玉依然占据着产品的主流,翡翠则在清代中晚期成为皇室新宠,地位不断提高。
此外,还有为数可观的玛瑙、水晶、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寿山石等材质的器物传世,其丰富多彩的面貌与新意迭出的意匠令人赞叹,其精雕细琢的工艺代表了清代玉石雕刻的水平。
此次展览中的白玉雕桐荫仕女图山子与田黄三连印可以作为展品中的代表。白玉雕桐荫仕女图山子巧妙利用了制作玉碗后剩余的材料,将玉材中心留下的圆形空洞设计为月亮门,体现了玉雕工匠的卓越创造力。田黄三连印由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三方印章通过环环相扣的石链结为一体,巧夺天工。田黄三连印身世离奇,本是乾隆帝做太上皇时所镌,清末溥仪离宫时将其携出,年才上交国家,并重新回到紫禁城中。
白玉雕桐荫仕女图山子
下图中的田黄三连印则有更多故事。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玺文“惟精惟一”“乐天”“乾隆宸翰”,其中“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后来,这件三联玺被末代皇帝溥仪缝在棉衣里带出了紫禁城,之后又随其辗转长春、远东、抚顺,直到年抗美援朝时期,溥仪将这枚珍贵的田黄石三联玺捐献给了国家。
田黄三连印
孔雀石
翠雕卧牛
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在紫禁城的古建筑内布置展览,既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的特色,也有很多局限。如何充分利用古建筑本身的优势,使皇家收藏的珍宝与这一特定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是改陈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除了在展厅、展柜、展具、照明等硬件设施上进行提升外,本次改陈还尝试布置了四处小型景观,以突出宫廷特色。例如南展厅的碧玉雕云龙纹瓮景观,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件乾隆中晚期大型玉雕代表作而进行的专门设计。北展厅的多宝格里放入了玉器、瓷器、珐琅、玻璃等珍贵文物。
碧玉雕云龙纹瓮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