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总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这片土地有万平方公里之大,却只有12个5A景区,其中大部分都是山、湖、林、峡谷等“天赐”的自然风光,而喀什的这座5A景区,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一座城。
新疆有这么多的古城和故城,它是“唯一”的那个5A,也是距离帕米尔高原最近的一个。
喀什噶尔古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从一个游客的角度看,它真的非常“不一样”。
在喀什噶尔,我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铺子。
比如这个,往小了说,其实就是个古代寄放骡子、马匹、骆驼等代步工具的客栈;而往大了说,它是一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印记。
喀什这个地方,地处古代西域的中心位置,是沟通东西方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一个“驿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国商人在此来往穿梭,住店打尖儿必不可少。
骡马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在那个时代曾经一度辉煌,很多喀什人都在自己家门口设置驿站。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喀什人开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懂得融合和贯通的重要性,人们开始系统、悉心地将此作为一门生意来打理。
那时的一家骡马店,往往可以传承数代人。
在喀什噶尔古城里,我还看到有。
喀什隔壁的城市就是著名的和田玉产地,倒腾玉石的商人会把一块巨大原石的“皮”扒开一部分,露出若隐若现的一些精华,至于这块石头最终会“扒”出一块大玉还是一些碎玉,就纯看购买者的运气了。
假如你对这块玉感兴趣,就可以和店家商量一个价格,然后把它搬走。
我当时在想,这么大的玉石就放在店门口,也无人看管,被偷走了怎么办?
我就上去碰了碰……你猜怎么着?别说偷走了,几个人一起搬,都不一定能挪得动它。
喀什噶尔,这座古城里的人千百年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
它们是一种传承,也是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默守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比如在古城内外的小路边,我经常看到墙上钉着这样的钉子板,上面挂着一些塑料袋,塑料袋里放的是一些食物的残渣。
这些残渣有米有面,大部分时候都是肉。
我问和我一起逛街的维吾尔族小女孩:这个是做什么用的?
她说,这个是喂羊的。
大概就是自己家吃剩的、不需要了的肉渣,可以把它打包之后挂在这里,其他的人家里如果有喂养牲口,就可以领回去给自己家的牛羊熬制饲料吃,这样子。
喀什噶尔古城里经常会举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这里每周一都会有。升旗的流程和我们在内地参加的升旗仪式是一样的,奏国歌、目送国旗升到顶端、注目礼完毕。但是喀什人的站队方式和我们是不一样。
在喀什看升旗的时候,男人一队、女人和小孩一队。男女有别,分得很清楚。
此外,在喀什噶尔古城里还有一家据说是“全城最好吃的”烤包子铺。
烤包子是新疆独有的特色美食,这个包子如果想要做得好吃,就一定要用最新鲜的羊肉、肥瘦均匀,烤制的时候火候还要到位才行。
在喀什,开有很多家烤包子店,但做得好吃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家。喀什人中“吃货”也是很多的,他们也会“跋山涉水”横跨半个城去寻一家店、吃一顿烤包子。
古城里的这家烤包子店每天只开一小段时间,喀什人做生意就是这么“随意”,我多次路过,它经常都是关着门儿的。即便开着门,也是满员的、没有座的……
所以你要早点儿去,要掐着点儿去,才能吃到一次。
这家店名也不是很起眼:古老祖传烤包店。在喀什这个地方,人们取店名都跟闹玩儿似的。
我买了两只烤包子尝了尝,个人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大概是我不太会吃,据说很多名人都光临过。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