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矿物学曾经把玉分成“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翡翠属于“硬玉”,而和田玉属于“软玉”。
但事实上和田玉的硬度非但不“软”,甚至比钢铁的摩氏硬度还要高,即使同“硬玉”翡翠相比,两者的硬度也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和田玉被划归到“软玉”范围之内呢?
和田玉马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事情还要从“火烧圆明园”开始说起。
清朝咸丰十年(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攻占了圆明园,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有组织的疯狂劫掠,之后为了掩盖强盗罪行,又将圆明园付之一炬。据粗略统计,文物被掠夺数量至少有万件以上,其中也包括清朝几百年来积藏的大量珍玩玉器。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来这些被抢掠的珍宝飘洋过海到了欧州,其中一批翠绿色的玉石(翡翠)引起了法国化学家、矿物学家德穆尔的注意,通过研究,他发现这些来自中国的玉石虽然颜色各异,但大致是由两种不同的矿物组成,一种是角闪石(各类玉石)系列矿物nephrite;另一种矿物是其他玉石中没有出现过的新矿物,属于辉石族(翡翠),被德穆尔起名为jadeite。
这项研究到了年被日本人铃木敏出版的《宝石志》中引用,通过对德穆尔的原作进行翻译解读,被翻译成了日语的“硬玉”和“软玉”。
翡翠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其实和田玉的硬度要比钢铁大得多。那为什么日本人要用“软”来命名这种比钢铁还要坚硬的东西呢?其实铃木敏仅仅是根据nephrite与jadeite的摩氏硬度的微小差异将其分别翻译成日文的“软玉”与“硬玉”,这种命名方法除了比较欠扁之外,只能说日本人词汇量匮乏并且缺乏想像力。这就好比拿两把刀互砍,然后将出现崩口的那把叫“软刀”,没崩口的叫“硬刀”一样可笑,我觉的应该用“软刀”给这家伙来一刀,叫他亲身体验一下到底软不软。
再后来这个名称真正确定下来是在我国现代地质学先驱章鸿钊(年留学日本学习地质)所著的《石雅》中,真正第一次出现了Jadeite与Nephrite的中文解释,从内容上来看,章鸿钊只是简单地在引用日本学者的译名,并转化为中文的“软玉”与“硬玉”,结果,这个称呼就这么叫开来了。
《石雅》但是这一命名方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地质矿物学界认为,“软玉”一词容易使人产生玉质较软的误解(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软玉”这一称谓已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矿物名称被国际矿物学会废除,所以“软玉”一词现在不再作为玉石名称使用。
事实上,矿物的硬度标准,除了摩氏硬度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标准叫维氏硬度,也叫抗压硬度,其比摩氏硬度要更为精确一些,如果将和田玉的维氏硬度定为,翡翠的则为,岫玉为,而玛瑙仅为5。
这种硬度概念在我们中国传统玉石制造业中也称“韧性”。在全世界所有的宝玉石品种中,和田玉的韧性是最高的,这是由于和田玉中晶体分布有如毛毯一样编织而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和田玉双兔正是由于和田玉的这种细腻坚韧的原料特点,使其具备了极为完美的可塑性,甚至非常繁缛细致的雕刻技法都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正如明代玉雕大师陆子冈那巧夺天工的治玉技艺被古人赞叹道:玲珑奇巧,花如毫发,这种既“坚”又“韧”的原料优点,在其他矿物原料中并不多见。
子冈牌之所以玉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几千年来始终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与推崇,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玉石温润内敛、含蓄坚韧的优秀品质极为准确地契合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中温良坚忍、谦和包容的高尚民族气节,从这个层面讲,玉在中国人品质基因中的重要影响力,是难以逾越和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