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鸳鸯玉雕

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玉,以其洁净细腻、温润含蓄的品质,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玉料,一经玉雕艺人的创造与加工,便可以成为惟妙惟肖的玉雕作品。鸳鸯玉雕作为享誉陇上的玉器珍品,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倍受人们的推崇。一代又一代的玉雕艺人在这种墨绿色的岩石上发挥着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雕琢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玉器世界。

鸳鸯玉雕

制作一件玉雕作品,需要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在堆积如山的石料场,35岁的玉雕师韩志强在仔细地搜寻着。

作为武山最年轻的玉雕艺人,韩志强决定在丙申猴年春节前,用鸳鸯玉制作一件秦公簋,作为新年的献礼。秦公簋是天水地区出土的最具考古价值的青铜礼器,钟爱青铜艺术的韩志强尽管和鸳鸯玉打了20年交道,但要雕琢出这样一件青铜重器题材类的玉器,他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了选择一块上好的石料,韩志强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这些形状不一的石料,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秉性,要找到一块理想的石料,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这块正方体的石料,无论色相还是体型,都符合古代簋器的标准,然而,玉料真正的质地,只有在雕琢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检验。水与玉相依相存,玉一经水的滋润,便会绽放出它美丽的容颜,显然,这是一块可遇而不可求的上等玉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按比例量出秦公簋的大体轮廓,精确地画上可供雕琢的线条。现在,就可以上机打磨了。二十年的磨砺,所有的雕刻技法都谙熟于心,没有丝毫的犹豫,秦公簋的制作就这样开始了。

武山,古称宁远,是渭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从鸟鼠山发源的渭河在武山县鸳鸯镇流量陡然增大,然后奔涌着进入到一个巨大的峡谷之中,这条峡谷,就是鸳鸯峡。这个绵延15公里的狭长河谷,储藏着3.24亿立方米的鸳鸯玉,储藏量在世界同类矿中位居第二。清朝康熙版的《宁远县志》有“众山皆藏玉”的记载,“峡石蕴玉”为武山古八景之一。鸳鸯玉学名蛇纹岩,因地处鸳鸯镇故称鸳鸯玉。这种墨绿色的石头大多蕴藏在河谷两侧的崖壁之上,与黄土混杂在一起,看上去并不起眼。

鸳鸯玉一经雕琢,便会显露出斑斓的色彩,呈现出墨绿、翠绿、橄榄绿、荧光绿等多种颜色。而玉料内部隐含的天然纹理变幻莫测,似龙蛇舞动,似飞瀑流淌,又如漫天云霞,绚丽多姿。鸳鸯玉雕在中国玉雕家族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年,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走进天水,一件距今多年的齐家三孔玉刀惊现栏目现场,这件蛇纹岩的玉刀被文物专家评为天水的三件国宝之一。这件玉刀,将武山鸳鸯玉雕的历史推进到了史前文明阶段。

我们要在流传于世的玉器中准确的追溯鸳鸯玉雕的历史,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作为一个家族或一个村落特有的技艺,鸳鸯玉雕时至今日依然沿袭着心口相传的方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鸳鸯玉雕开始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当中。

今年58岁的韩吉昌正是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成为鸳鸯玉雕的第一代传人。历经30多年的磨砺,韩吉昌的玉雕技艺日臻完美。他的玉雕技法奠定了鸳鸯玉雕在玉器行业的地位,在武山玉器行里,他享有“玉雕大王”的美誉。

韩吉昌有着极高的艺术禀赋,面对不同的玉料,他往往能够随物赋型,因材施艺,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这件《女娲补天》的玉雕作品,利用石料天然的波形,用高浮雕的手法,将天上的琼楼玉宇,松树奇石凸显了出来。女娲仰面举起五彩石,飞舞的飘带上隐含着绿色的翠纹,整幅作品浑然天成,自然飘逸,为难得一见的玉雕珍品。韩吉昌的儿子韩小贤,继承了家族留下的玉雕手艺,80后的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时代在变,传统工艺也需要创新,否则在玉雕行里很难生存。三年前,他南下江苏,赴扬州玉雕学校系统学习南派玉雕技艺,如今,韩小贤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扬州玉雕的雕刻技法。这个山子料玉雕,完全借鉴了扬州玉雕精微细腻的雕刻技艺,在错落起伏的石料上因材施艺,将麦积山、伏羲庙两大景观雕刻在了玉体的两面。黑绿的底料上,花草树木、佛像建筑、小桥流水栩栩如生,南方玉雕细致入微、精雕细镂的风格得到了体现。

鸳鸯玉质地坚硬,硬度为莫氏6度。一件玉雕作品的成功,要经历选料、钻棒、切削、掏膛、冲碾、细末抛光、烫蜡等二十八道工序。夜光杯是鸳鸯玉雕最具代表性的器皿,盛唐诗人王翰《凉州词》中所说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说的正是这种蛇纹岩的玉杯。原诗指的是酒泉夜光杯,而鸳鸯玉与祁连玉同属蛇纹岩,玉雕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夜光杯经过精磨加工后,厚度仅有1.5毫米,在莹莹的月光下,墨绿的色泽晶莹剔透,绿色、黑色、褐色的翠纹如星光闪烁,奇妙无比。

韩志强是韩吉昌最得意的门生,许多经典的鸳鸯玉雕作品大多出自两人之手。如今,尽管韩志强已经独立门户,但他与师傅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今天,师徒两人要联手制作一对貔貅,这是鸳鸯玉雕一个新的造型。一切从选料开始,完全相同的一对动物造型,对质地的要求十分苛刻,玉料的纹理与色泽必须高度统一。师徒两人反复对比,辨识着玉料的质地,最终,他们选择了这块长方体的玉料。在没有任何模本参照的情况下,要在玉料上画出大小一致的两只貔貅,这需要极强的美术功底。但对玉雕大王韩吉昌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造型成竹于胸,不到一小时的时间,两条完全一样的貔貅便呈现在了玉体的表面。

师傅描绘的蓝本,韩志强心领神会,首先切掉多余的辅料,然后逐步深入,最后进入精磨。(现场画面延续)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貔貅的动作神态全在于力道的掌握,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一对貔貅从选料到完工,需要整整一周时间。古往今来,玉雕艺人大多承袭着师傅的技艺乃至生活方式,很难更改,韩志强却是一个例外。五年前,韩志强离开师傅独立门户,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所向往的,他的目光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