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怀疑参玉要大谈神秘主义了,但我毕竟不是一个昧着良心宣传佩戴和田玉可以趋吉避凶,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延年益寿的邪教布道者。笔者仅能以自己与和田玉结识这30余年的过往讲些真切的个人感受与疑惑,借此分析它的独特之处。
见过了太多的人,虽然表面上都在为玉痴迷,实质上却存了不同的居心。而和田玉的灵性在于它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给我们加倍的回馈。
例如有人以此为业,雕刻买卖和田玉,如果能心存良善,取本份之财,货真价实的经营。那必然是发不了大财的,但养家全小之余给后世子孙留下几枚美玉,又可教导孩子们勤俭向学,渐渐浸染形成耕读传家的门风还是可以的。
与此相反,如今的许多人将之作为诈骗的道具,或称之为收割智商税的镰刀,短期上看定然可以大发横财,和田玉似乎扮演了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但时机一到它便会反噬过来,轻则破财免灾,重则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千万可别以为参玉在危言耸听,这种事情实在是见得太多了,有机会单独拿些篇幅来讲几则陈年往事。一颗鸭蛋大小的石头动辄身价百万,转眼间又变得一文不明,这在玉器行业确实是个常态,与之绑定的人生自然也是起伏跌宕。
和田玉收藏爱好者的命运也是如此大相迳庭,多数人嘴上总是说无玉不欢,但具体的论及玉质、雕工、器型、时代,往往不是语焉不祥,便是大肆炫耀名家加持与价格登天,升值空间巨大。笔者早先就对这种三句不离价格的人有个定论,他们所钟爱的实是孔方兄,玉不过是其获利的工具罢了。
和田玉一般也不会辜负他们,由收藏而身家亿万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我多年前认识的一位金融才俊,早年在股市上呼风唤雨,待折戟沉沙后,身边就只剩下些作为小玩具的和田子玉了,岂料这些往日瞧不在眼里的小东西后来却成了他翻盘的资本。
但这里存了太多的偶然性,和田玉相关的知识毕竟太过渊深,如果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