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贵族通过餐具来炫富,现在都是无价之宝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美食美器,不只是现代人的追求,更是古代贵族炫富的一种方式。这里有十件无价之宝,从年前到多年前的都有,看看我们先祖是如何在吃上炫富的。另外,如果有机会,最好是去博物馆去亲身看一下,会对祖先的技艺有更深刻的认识。

1.河姆渡出土朱漆碗,年河姆渡遗址T出土。为食器,碗外壁涂有天然生漆,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碗由整段木头镂挖而成,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这一发现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2.商嵌绿松石象牙杯,出土于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商晚期牙雕殷墟妇好墓。材质为象牙,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0.1厘米。整个象牙杯通体饰满饕餮纹以及兽面纹,分为四段,中间则由绿松石的条带分为四段,绿松石镶嵌于饕餮和夔的眼、眉、鼻等位置。商嵌绿松石象牙杯器体高大,图案富丽,工艺精巧,体现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艺的卓越技巧。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3.战国水晶杯,于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墓。材质为天然水晶,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战国水晶杯主要运用的是弧面打磨工艺和抛光工艺,水晶在地质学上属石英,硬度为摩氏7度,是宝玉石中硬度较高的品种,但对于玉器加工技术已进入鼎盛阶段的战国时期来说已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加工工艺和原料来源虽然成迷,但它和当今人们所用的玻璃杯极其接近的外形,也是令人惊讶的。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

4.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出土于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乡三国时期吴国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墓。材质为木胎红漆,24.8厘米、高3.5厘米,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此墓中出土漆器约八十余件,其中器形十余种,绘有人物、故事以及动植物等各种图案,堪称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品的一座宝库。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现藏于马鞍山博物馆。

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

5.鸭形玻璃注,出土于年9月在发掘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此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罗马帝国输入的玻璃制品,是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经文物及历史专家研究推测,这件鸭形玻璃注应该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玻璃器易碎不便保存,从罗马帝国万里迢迢运到辽西,掩埋入穴余年仅表面浸蚀,保存如此完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鸭形玻璃注

6.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出土于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为盛唐时期器物。材质为银,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腹长11.1厘米、短径9厘米,壁厚0.12厘米,重克。考古学家的研究,这种形制的壶在辽金时代的古墓中常有发现,是契丹文化的代表器物,但在唐代金银器中还是首次见到。鎏金舞马衔杯纹壶是盛唐时期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同时也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7.兽首玛瑙杯,出土于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处无主唐朝宝藏。材质为玛瑙,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兽首玛瑙杯选用了世界上最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是已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的俏色玉雕,这件玛瑙杯的产地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从玛瑙的材质、造型等方面,还能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兽首玛瑙杯

8.西汉角形玉杯,出土于年在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材质为新疆和田玉,高18.4厘米,口径5.8~6.7厘米,壁厚0.2~0.3厘米,重.7克。西汉角形玉杯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是占绝对重要的地位,周身装饰纹样采用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及圆雕等多种技法,杯身纹饰缠绕一条夔龙外形,体现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西汉角形玉杯在经历二千年仍放射出温和恬润的光泽,可以看出南越国中已有了高超技艺的雕玉工匠,充分显示了汉代的琢玉工艺水平。现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西汉角形玉杯

9.虢季子白盘,出土于年(清同治三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虢川司,为西周时期盛水器。材质为青铜,高39.5厘米,长.2厘米,宽86.5厘米,重.3千克。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正中铸刻铭文字,记述了周宣王十二年(前)虢季子白在洛河北岸大胜猃狁(匈奴的先祖),杀死五百名敌人,活捉五十名俘虏的功绩。这些铭文以四字为主,文辞优美,行文与《诗》全似,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被后人赞为青铜器上的“史诗”,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鉴赏价值。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

10.春秋云纹铜禁,出土于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材质为青铜,长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铜禁四周都装饰有透雕的多层云纹,在云纹的下面,由数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组成错综复杂而又玲珑剔透的花纹,镜面中间留一长方形平整光亮的素面。金身的上部四周攀附有12条龙形怪兽,前后各4条,左右各2条。云纹铜禁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失蜡法铸件。失蜡法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三大铸造方法之一,它是利用蜡的可熔性,来铸造结构复杂并且不易分离的部件的铸造方法。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使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初,而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年。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春秋云纹铜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