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是君子如玉的由来。
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玉做为统治阶级的专权所有,不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在中华文化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上至祭祀天地,分官任职,享国传家。
下至驱魔辟邪,验明身份,装饰美容,玉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殷商时期开始,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
清代白玉羊首壶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兴起,神鬼文化与先民生活渐行渐远,贵族士卿崇尚“观物比德”,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需要借助一些物质作为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田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德。
玉外表温和圆润,本质却至坚至刚,玉有宁碎不折不弯的品质,出身河滩,却存世罕稀,玉被赋予了吸纳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与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正相吻合,标榜“君子如玉”的道德理念,成为品评人物的道德标准,将君子品行实际化,人格化,玉是唯一的可象征物品。
《诗经卫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古人看来,人要经过一定的礼的规范和度的把握,经过挫折和磨难,经过大是大非的考验,才可以称其为君子,就如加工“玉”“石”必须经“切”“磋”“琢”“磨”的繁复工序才能焕发美丽一样。
宋代的马上翻身手把件
“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将玉之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人品之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乃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儒家认为君子应当是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故中国人对于玉石的应用、佩戴,是基于道德与精神的原因。
孔子对玉的喜爱不尽言表,仅《礼记》中记叙孔子赋予玉就有“九德”“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
东汉许慎在总结孔子和孟子的理论后概括出《说文解字》中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
孔子雕像
《礼记聘义》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贵玉而贱珉”,其中,孔子提到玉有“德”。
子贡问孔子:“君子重视玉而轻视像玉的美石,是不是因为美石多而玉少?”而孔子的答复是因为玉石是有君子的品质才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可见在孔子时期对玉和其他的美石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辨别标准,从而对玉器的使用得到了道德层次的提升。
孔子也认为,“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古人辨玉,首重其所寓美德,漂亮的石头有很多种,而天然色泽与纹理则次之,玉石最大的特点就是外表朴素,内敛精华,结构缜密,品质超群,用玉制成的器皿应该有别于其他的珠宝浮夸炫目的特点,佩戴玉石的目的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使得玉由单纯饰佩升华为实用、审美与修养三位一体的伦理人格风范之标志。
从古至今中国人仍常常借玉内质的温润光洁来比喻正人君子品德的高尚,中华文化具有早熟性特征,先秦时期便达到了不可逾越之高峰。作为知识阶层的士大夫,则将自身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之追求,比附于玉之坚洁精美,将高尚人格之砥砺磨练,寓之于美玉之琢磨精雕。
而其后文化之扩展,比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无不是对先秦文化之解读与稀释,故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之标志;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按照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信条。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玉也可作为贵重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达情谊,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种祝愿和期盼。
《诗经·国风·木瓜》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琼琚、琼瑶、琼玖,均佩玉也。
《秦风·渭阳》有“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易经》中有“谦谦君子”句,乾隆皇帝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将二者结合,道出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清代的白玉五毒俱全把件
以玉比德之观念影响极大,玉质佩饰也就成了显示贵族身份与教养的标记,自古,美玉即是君子的象征,蕴含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而玉玺则是国家和王权之象征。
人生很短,活着很难,终其一生所追寻的莫过于一份心安自在。
封建社会时,君子是代表着公平和正义的化身,和平建设时期,君子的文化和追求更应该成为社会结构中,人品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
张扬跋扈的个性不属于谦谦君子,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
卑躬屈膝也不是君子所为,玉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和品质。
做一个如玉一般的君子吧,不仅要有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还要有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的谦卑和心态。
在“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生命状态里,呈现出的一种成熟与圆融。
本文由玉见沈华独家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其中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