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聚玉器精华探寻周礼之魂彰显文化盛景——浅谈周原玉器及其所体现的宗周礼仪文化内涵
■文/本网特约撰稿曾丽
周原遗址是我国现知周族灭商前都邑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遗址。出土大量玉器大大填充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的灿烂内容,这些玉器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形象鲜明,风格独特,工艺精湛,线条刚劲流畅且许多玉质精良,是古玉研究与鉴赏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众所周知,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这些珍贵的文物彰显了这一时期中华文明交往的空前繁盛,本文将从多角度对周原玉器文物特点及宗周礼仪文化内涵作深入探讨和解读。
一、琢玉成器
周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玉石器,多为本地生产。齐家制玦作坊是周原遗址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制石业遗存,可以为周原遗址制玉工艺提供借鉴。
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始于西周早期偏晚,废弃于西周晚期偏晚。通过对出土制作工具、原料和半成品的研究,其制玦流程为:制作毛坯——打磨毛坯——钻小孔——将小孔扩充成大孔——磨光孔——锯割缺口,期间使用到的工具有敲击石、砧石、磨石、石钻、刻划工具、石锉、石锯等。
二、藏礼于玉
古人无法解释的玉石的美使他们将玉视为自然界的神奇产物,认为玉可上达天地鬼神,是至坚、至宝、通灵之物。所以,古代的礼器多数是用玉石制成,玉器中也体现着古代礼仪文化。周原遗址出土大量商周玉器,是宗周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此时,中华玉文化已完全步入玉礼器时代。
1.瑞玉六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礼玉是进行祭祀活动、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中所用的玉器,这些玉器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体现。
(1)玉璧
玉璧是“六瑞”中最重要的礼器,其使用年代之长,出土地域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玉器所不能比拟的。玉璧除作礼器外,还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用作饰玉和随葬品等。周原玉璧均为圆形,扁平状,绝大多数素面无纹,少数饰龙纹。
(2)玉琮
玉琮是一种中间为圆筒状,外圈为正方或钝角四方形的器物。琮的主要功能是礼地,除此之外,琮还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或作为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有关的器物。周原遗址出土的玉琮较少,以素面为主。
(3)玉圭
玉圭是一种扁平长方体器物。玉圭除是重要的礼器外,还用于符节、行使征守恤荒、和难聘女、治德结好、易行除慝等。周原玉圭多素面无纹,多出土于墓葬,既有平首圭又有尖首圭。
(4)玉璋
玉璋是一种扁平长方体器物,一端斜刃,另一端穿孔。玉璋的主要功能是礼南方,也是君王权威、男性贵族的象征。周原玉璋出土较少,形制较为简单,多素面无纹。
(5)玉琥
玉琥是圆雕形片状体或饰虎纹形的虎形器。白琥是礼西方的器物,同时,玉琥也是王候用以调兵的信物。玉琥流行于商周时期。周原玉琥头有双耳,制作较为精致。
(6)玉璜
玉璜是一种圆心略缺的半圆形片状物,两端各有一孔,但实际上大多数璜仅三分之一璧。璜是六器中样式最繁硕、数量最多和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礼玉。璜是礼北方的器物,此外,玉璜也作为佩饰物。周原出土的玉璜多为玉组佩中的一个构件,多为动物造型,如:龙形璜、鱼形璜。
2.以玉敛葬
葬玉是指为保障尸体不朽而专门制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琀、玉握和棺饰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认为玉是通灵宝物,能够保护灵魂不灭。至西周时期葬玉已经形成一套严密的等级制度,不同地位的人,对葬玉的色泽、大小和数量等均有一定的规定。周原遗址出土的葬玉主要有玉覆面、玉琀、玉握等。
(1)玉覆面
玉覆面又名“缀玉瞑目”,为用玉雕成人五官的形状,缀于绢或帛上,覆于死者面目,专为死者而设,因绢帛腐朽,仅残存玉器。周原出土的玉覆面较为完整的一组有十件。
(2)玉琀
玉琀指死者含于口中之玉。《说苑·修文》:“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周原出土的口琀有贝币、玉蝉。玉蝉寓意着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3)玉握
玉握是指殓葬时放置于死者手中之玉。周原遗址出土的玉握有玉饰、贝币、玉圭、玉管等。
3.装饰用玉
《礼记·玉藻》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古代君子爱佩玉,因君子温文尔雅、纯粹高洁的品德与玉温润、纯净之美相契合,深受君子喜爱。君子即玉,玉即君子,佩玉成为君子的象征,也是君子规范自己言行的标榜。
(1)玉玦
玉玦是一种带缺口的环形器。“玦,环之不周也”。玉玦主要用作耳饰,还有符节的作用,“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绝”。周原遗址出土玉玦较多,多为素面,少数饰龙纹。
(2)玉组佩
玉组佩又称全佩,是指成组成套的玉佩饰,由珩、冲、牙等部分组成。玉组佩是周原出土玉器中的精粹,强家村一号墓出土玉组佩8组,为罕见的古玉精品。
(3)玉佩
玉佩古人系在衣带上或佩戴在胸前作为装饰的小件器物。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商周时期,佩玉日益渐兴盛,开始在佩饰上雕琢简单的几何形纹饰,并出现了龙形佩。周原单体玉佩较多,有人、龙、凤、虎、牛、鹿、凤鸟、雏鸟、龟、蛹、燕、兔、鱼等动物形象,品类繁多,较为精致的为人龙合雕佩和龙凤佩。
4.执钺以麾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保土卫疆与祭祀同等重要。钺、斧、戚、戈、刀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兵器或生产工具,多为石制用具。当以玉作为其原料时,便失去了其生活用具的功能,成为军事权力的象征。西周宣王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赐有钺,以征蛮荒”。依靠玉器这一强有力的仪仗用具,赋予其军事权威的内涵,指挥部族成员对外进行征伐。周原遗址出土的玉兵器主要有玉戚、玉戈、玉刀等,造型精美、别致。
三、周原玉器的特点
周原玉器材质优良,些许是新疆和田软玉,玉器造型优美、雕琢精细,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典型性,是研究西周时期和中国古代的礼玉、佩玉、葬玉、玉的珍宝。
1.造型
周原出土玉器按造型可分为扁平体浮雕和立体圆雕。扁平体浮雕玉器简洁大方,主要造型有人、龙、虎、牛、鹿、兔、凤、鸟、鱼等多种形象。立体圆雕玉器较为精巧生动,主要有玉人、玉龙、玉兽、玉凤鸟、玉鸟、玉牛等。
2.纹饰
龙、凤、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崇拜对象与精神信仰,在周原玉器纹饰中有较多精美的龙纹、凤鸟纹、鸟纹,是研究西周时期原始崇拜的重要资料。
3.雕琢工艺
西周玉器在雕琢工艺的突出特点为一面坡技术。西周早期线条可分为单阴线、双阴线、阳线三种。西周中期除沿用早期的线条外,还出现有双勾阴线,即内侧为细直线,外侧为粗犷的一面坡斜线。西周晚期为深度较深的双阴直线雕刻。
玉器从最初的配饰与玩赏,发展到礼仪用玉、宗教用玉,其自然属性被人格化和道德化,成为古代文化的标志之一。玉的道德文化观念从西周发展起来,源于民俗,经儒家学派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经历代统治阶级巧妙加以利用,被民众所接受而长盛不衰。周原玉器正是这种礼仪文化的体现。(本组图片均来源于宝鸡周原博物院)
[责任编辑: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