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是从古至今男士女士都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很多女士一到首饰店就喜欢买个不停,其实古人也是一样。喜欢通过各种装饰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各人本身的魅力。首饰的种类很多,材质也纷繁复杂,金银玉石都极其彰显奢华典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一种非常特殊的首饰——臂环。
图片来自网络
说的臂环可能很多人非常陌生,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件比较常见的首饰——手镯。手镯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其材质各异,女士装饰品不可替代的单品。各种材质中,为玉最为典雅,温润而不俗气。而玉石中最受古人喜爱的就属玉手镯了,在现下也是万千美女的喜爱,玉手镯是所有玉器中最耗费原材料的一种,虽然看起来并不大,而且是中空的,但它要求整个玉料不能有明显的绺裂和瑕疵,制作手镯剩余的尾料往往都可以制成很漂亮的饰品,行内称这些尾料为“手镯心”。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手镯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呢?
其实手镯在我国的发展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手镯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当形态各异精美手镯饰品。手镯,亦称“钏”、“手环”、“臂环”等,是一种戴在手腕部位的环形装饰品。其质料除了金、银、玉之外,尚有用植物藤制成者。手镯由来已久,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女性作为已婚的象征,男性则作为身份或工作性质的象征。此外,在古代社会,人们还认为戴手镯可以避邪或碰上好运气。
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和位于山东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杨先生的和田碧玉沁色臂环
近日,湖北荆州的杨先生带来了一件极为难得和田碧玉的沁色臂环,其玉质温润,沁色浑厚自然,具有饱经沧桑之感。经专家鉴定这件沁色臂环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极为难得。辽金时期的少数民族男女皆以佩戴臂环为美。臂环直径均比手镯要大,造型偏宽,带于上臂以展现肌肉线条的美感。其实早在西汉后期,由于受西域文化与风俗的影响,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也衍生出很多的样式,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寝,得玉臂之,功侔鬼神。”还有一种叫做“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造型有圆环形、串珠形、绞丝形、辫子形、竹子形等。到了明清乃至民国,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只有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带臂环的习俗,而平原地区多以佩戴玉手镯装饰。玉手镯以圆柱体、扁圆体素面为普遍。明清玉手镯材料很多,翡翠开始大量使用,玛瑙、碧玺、琥珀也有使用。无论大官显贵,还是市民商贾都有佩戴玉手镯的习惯,而且人们往往把玉手镯的作用与爱情联系起来,赋予一种美好、浪漫的情怀,在婚礼中流行以玉手镯作定情物或聘礼等。明清玉手镯在材质、做工上,也有高低、优劣之分,以上等白色和田玉与绿色的翡翠为佳,也有青玉、碧玉、玛瑙材质的手串、手镯。
明清两代的玉器加工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玉器加工业得到空前发展,虽然从隋朝开大运河后,扬州的商贸得到发展,但是一直到明清两代才确立了扬州玉器雕刻在全国的地位,尤其到了乾隆时期,著名的乾隆工雕刻工艺在家具、玉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透雕工艺发展到清三代可算是达到顶峰了,在手镯的加工中也开始出现少量的镂雕作品,但是由于手镯的本身的佩带功能决定了其加工工艺不可能浓妆艳抹,因此,大多数今天见到的手镯还是非常端庄典雅、大方含蓄。
不管是臂环还是手镯,每一件首饰都静静的展示着它独特的美感,使佩戴者更为高贵。随着的历史的变迁,曾经的辉煌虽然渐渐的淡去,但是它不可复制高雅气质,永远不会被代替。只是转变另一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装点着这个世界。喜欢的藏友欢迎留言评论!